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在實干創業中放飛青春夢想
在繁花似錦的五月,青年人又一次迎來了自己的節日。
有夢想,有激情,有責任,有擔當——新時代的青年正以昂揚的精神風貌、進取的人生態度,唱響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當前,已有越來越多新青年乘上各種優惠政策“東風”,在實干創業中放飛青春夢想就是力證。
青年是最具創新熱情和創造潛力的一群人。在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中,曾涌現出一大批創業青年,打造出眾多有競爭力、影響力的企業,在中國當代經濟史上寫下了一段段精彩篇章。如今,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地,互聯網領域的創業“第二代”、“第三代”青年人也已在崛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興力量。
創業也是青年人展現才華、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以及實現就業的最好形式之一。今年全國高校畢業人數達727萬人,就業形勢相當嚴峻。而千方百計激發青年人的創業理想、扶持他們的創業活動,無論是對青年人實現自身價值,還是對當前穩定和擴大就業,乃至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非常重要。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近些年,各地鼓勵青年創業的“利好”頻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遠遠不夠,青年人創業的勁頭仍明顯不足。要把更多青年人才吸引到創業上來,亟需針對不利于創業的頑癥痼疾下“猛藥”,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其中,如何讓創業“簡單”起來尤為緊要。青年人創業勁頭不足,與觀念有關,也與創業門檻高、程序復雜有關。不少青年人甚至包括高校畢業生對各種創業支持政策不了解、不明白,更不知道如何申請利用。同時,爭取優惠政策環節過多,相關審批手續復雜,加之融資難、融資貴,增加了初始創業成本,也抑制了許多青年人的創業激情。相關部門應聯合起來,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有針對性地簡化創業流程,讓扶持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位有志于創業的青年人。
青年是社會最寶貴的希望,更是推動國家和民族興旺發展最蓬勃的動力。廣大青年人只有自覺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之中,才能更好地成才、出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就會擁有源源不斷的更強大力量。(經濟日報評論員)
編輯:羅韋
關鍵詞:創業 青年人 青春 夢想 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