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為中國經濟“滯脹”憂

2014年05月04日 11:22 | 作者:鈕文新 |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分享到: 

  一方面是緊縮貨幣,強力壓制中國經濟內需;另一方面是國際計價、結算貨幣大注水,推高中國制造業原材料成本,從而拉高中國CPI;CPI上升更給了貨幣當局緊縮貨幣的理由,而進一步壓制中國經濟內需,但物價該漲還漲。

  靜心回顧一下,過去5年,中國經濟是不是這樣的狀況?而如此惡性循環的最終結果就是:早晚有一天,中國經濟會“滯脹”。

  眼下是不是已經發生“主動性增長動力微弱,不得不三番五次靠政府托市?”實際上,這種情況2012年中期已經初露跡象。現在,政府“微刺激”的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密,而效果卻越來越弱。

  現在大問題又出現了。美國QE期間,為了減少國際壓力,美國政府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壓制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但現在,美國開始縮減QE,大宗商品價格開始上漲。市場炒作的理由是“需求增加”,而刻意避開了美元注水必然導致商品價格上漲的因素。這就是我們以往論述過的問題。美、歐、日一起貨幣注水,一起競相貶值,它使得美元指數“失真”,無法反映美元的真實貶值幅度,但商品價格卻不斷上漲。這預示著,美國有理由“推卸美元貶值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的責任,而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責任歸咎于“需求增加”。

  以石油為例。3月中旬布倫特石油投機性多頭持倉總規模達到440億美元,刷新歷史所有紀錄,創出歷史最高。筆者估計,美國攻擊中國的歷史性“決戰”正在悄然拉開序幕,攻擊重點是中國的實體經濟。因為,中國金融以國有為主,不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但攻擊實業則將起到對中國金融釜底抽薪的效果。而且,多年人民幣升值構成的房價泡沫,以及錯誤的貨幣政策導致的中國實體經濟虛弱,現在只差進一步大幅推高中國實業成本這一把火了。

  這件事對美國傷害不大。因為,美國的經濟結構是以服務為主,對工業原材料的需求不多。

  但中國則不同,如果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暴漲,中國經濟必定“滯脹”,而“滯脹”本身就是中國最大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作為實體經濟為本的實物商品生產國,將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被動接受者。金融巨頭提高操縱商品期貨價格賺錢,而中國實體產業通過被動接受這一價格賠錢;實體產業不想賠錢,就必須將提高的成本向后端商品傳導,直至傳導給最終消費品。

  一方面,不斷攀升的成本,需求的減少,使企業無法提高勞動力工資,國民收入增長艱難;另一方面,企業要活下去,則成本剛性推高價格(價格不因需要減少而降低)。結果是什么?生產萎縮、消費萎縮、投資萎縮、產能更加過剩,以至于經濟所承受的下行壓力越來越大。但物價卻因成本推動,而不斷上漲。這不就是“滯脹”?

  “滯脹”將從摧毀實業的角度讓中國同時發生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社會危機。實業垮了,金融必垮;實業和金融垮了,社會必然動亂。

  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避免“滯脹”發生。

  (作者系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編輯:羅韋

關鍵詞:中國 經濟 滯脹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综合网日本久久 | 思思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日本精品一级少妇一级 | 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 |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 | 婷婷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