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結構調整需找“黃金平衡點”

2014年05月13日 08:51 | 作者:張茉楠 |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分享到: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進入“七上八下”的中速增長時期,中國經濟減速背后的結構性調整正在全面展開。今年一季度,經常項目順差為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52億美元大幅收窄,較去年第四季度也大幅收窄,預計今年整體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將繼續(xù)下降。

  國際收支的再平衡既有主動調控的原因,更有被動調整的原因。近兩年,發(fā)達國家欲借“再工業(yè)化”重奪國際貿易競爭主導權,而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yōu)勢,成為接納國際制造業(yè)轉移的新陣地,對中國出口形成“前堵后追”之勢,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我國產品出口到傳統(tǒng)發(fā)達市場占比從去年的40%左右下降至37.6%,并且這一趨勢也在今年一季度有所延續(xù)。與之同時,新興經濟體貿易競爭追趕態(tài)勢進一步增強,東盟制造、印度制造、墨西哥制造開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實現對中國制造的供給替代。另一方面,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xié)議)等正在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和秩序。受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5.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3.7%。出口下降6.1%,其中3月當月,出口同比下降6.6%,顯示出口面臨較大壓力。

  國內投資消費結構正經歷“再平衡”。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xù)小幅下滑,同比名義增長17.6%,比上月降0.3個百分點,比去年底下降2個百分點。表面上看,投資率下滑與產能周期和杠桿周期相關。從產能周期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正在消化2010-2011年大規(guī)模投資釋放的產能,且房地產、地方投融資平臺對實體經濟的擠壓持續(xù)存在。產能過剩行業(yè)已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tǒng)行業(yè)擴展到風電、光伏、碳纖維等新興產業(yè),許多行業(yè)產能利用率不足75%。去產能化緩慢制約了新增投資的增長。

  如果考慮到我國企業(yè)特別是工業(yè)企業(yè)盈利能力較低這一因素(僅為全球平均利潤水平的一半),我國企業(yè)的債務負擔可能已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3-4倍,也對投資形成拖累。

  而反觀消費需求,2013年全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實際增長9.3%。2013年中國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基本上屬于中等收入國家的中低水平,這意味著不可避免地進入投資—消費再平衡的發(fā)展階段。

  由此可見,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無論是結構性還是周期性都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短期內,由于依靠傳統(tǒng)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無法帶來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而經濟結構調整不可避免抑制總需求。因此,如何在“短期經濟增長與長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間找到“黃金平衡點”依舊是擺在政府面前新的重大挑戰(zhàn)。

編輯:羅韋

關鍵詞:中國 投資 結構調整 黃金平衡點 出口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