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要對全球化進入低潮期有清醒認識

2014年07月25日 09:50 | 作者:陳東海 |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全球化變成熱門詞匯始于1990年代,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全球化走上頂端。危機之后全球化開始出現盛極而衰之勢,到2014年全球化衰落的就很明顯了。

  全球化可以追溯到久遠的時代,至少在“一戰”以后,全球交往開始成為重要的關系。二戰以后全球化呈現加速態勢,國際貿易成為拉動全球經濟的重要動力源泉。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后,全球化突然呈現爆發的態勢,全球化在各個方面、各個地區都出現普及的形勢,尤其是互聯網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的出現,讓全球化的快馬長上了翅膀。這種烈火烹油的景象一直持續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

  全球化對促進人類的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全球化自身也有局限性,如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全球環境問題、弱勢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問題等。從全球化自身來說,其發展也已經遇到了天花板。因此,未來各經濟體如果把經濟增長立足于全球化及其深化,可能存在戰略方向上的錯誤。

  全球化被質疑,可以從國際貿易上看出若干端倪。金融危機之前,主要以美國和歐洲作為全球的終極消費者,為全球的生產者提供市場。這一模式導致全球經濟不平衡的弊端已經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中暴露無遺。盡管美國和全球不斷搞貨幣寬松,或者各類財政刺激(包括定向刺激),看起來是走回頭路,但是實際上是在私人部門去杠桿的時候加大政府杠桿。私人部門去杠桿是一個全球現象,它表明過去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過度消費、新興經濟體過度生產的模式不可持續,也表明過去的全球貿易大發展和膨脹存在泡沫,因此WTO在全球經濟和貿易中的地位下降,區域性的、標準全新的地區貿易組織涌現,如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等。

  與全球化進程相伴隨的是一個問題是全球化治理。二戰以來,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存在一些合作機制,如《京都議定書》、全球氣候大會、G7和G20集團等。而在全球治理上,最代表性的機構就是世貿組織(WTO)、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這三家。除了WTO已經衰落,地區性、新貿易組織和機制不斷出現以外,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地位也遇到了挑戰。最近成立的金磚銀行,就被認為是在世界銀行和IMF之外的產物。

  作為全球化的產物同時又時推動全球化工具的美元,其儲備貨幣地位也受到質疑。最近幾十年來全球化猛烈發展,與美元充當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是密切相關的。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美元的地位曾經受到了不少的質疑,不斷有人嘗試挑戰美元地位。美元國際儲備地位遇到質疑,也是全球化衰落的表現之一。

  2014年,全球化盛極而衰的主要原來來自于地緣政治的沖擊。數十年來的全球化,與美國主導國際的政治、經濟、文化秩序事實上是分不開的。而奧巴馬民主黨上臺以來,在國際關系中推行的是退縮戰略,而美國的退縮為其他力量填補空間提供了可能,因此,近兩年地緣政治風險大增,2014年更加明顯。從2012年起的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到今年東部歐洲某兩國邊境局勢驟然緊張以及最近中東局勢的突變,就是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明顯表現。美國和歐洲對于地緣沖突當事方的各種制裁,無疑會讓現今的國際經濟聯系局部被切斷。而地緣政治風險的當事方與美國等現時國際經濟機制的沖突,短時間難以消解,被制裁方短期也難以恢復此前的國際經濟聯系,這會對全球化造成非常大的沖擊。

  總之,全球化目前進入了低潮期,未來各經濟體需要適應全球化逐漸回落的現實與風險。

 

 

編輯:羅韋

關鍵詞:全球化 全球 經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精品亚洲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 亚洲日本欧美视频 | 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