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未來跨境電商將由B2C轉向B2B
商務部貿發局舉辦12335企校對接活動暨企校交流會
為更好地促進校企人才交流,加大商務人才培養力度,提高企業的商務競爭力,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于4月23日在北京舉行“12335企校對接活動暨企校交流會”。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健在會上表示,未來跨境電子商務將由B2C轉向B2B,整個制度體系和物流體系可能都要隨之發生變化,政策導向應該從所謂零售或者是B2C更多地轉向鼓勵B2B。
活動由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主辦、新華社《經濟參考報》承辦,主題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培育外貿競爭新動力”。活動邀請了商協會代表、專家學者和相關企業代表,共同就“自主創新、高端制造與全球化”、“服務貿易與文化走出去”、“跨境電子商務新格局”等當前外貿重點行業和熱點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地交流,分析了新的外貿形式下企業創新的方向和途徑,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和難題,著重探討了商務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取得了積極成果。
與會專家指出,在新的外貿形式下,政府一方面通過各種政策積極扶持出口,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各種形式加大商務人才培養力度,為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人才保障,更是加快了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治本之策。
在“自主創新、高端制造與全球化”分論壇上,京微雅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總監郭上華認為,外貿企業要轉型升級,離不開自主創新,但更需要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深度參與,“這個事靠一家企業、靠一條槍干不起來”。對于自主創新,盛瑞傳動副總經理陳鵬認為,自主創新是基礎,協同創新是支撐,“現在很多企業實現不了產業,特別是產業鏈上下的協同,讓人擔憂。”
談到服務貿易與文化走出去,清大文產規劃研究院院長李季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重新啟航,需要找到一個好的載體。下一步中國文化成功走出去,中國要成為文化強國,其中必然涉及金融資本的作用。
在“跨境電子商務新格局”分論壇上,王健認為,政策、法律以及監管,在跨境電商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跨境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空間可能表現在:由B2C轉向B2B,模式創新仍然集中在集約和整合,由交易到協同服務的商務模式轉變。未來政策的導向應該從所謂零售或者B2C更多地轉向鼓勵B2B。
小笨鳥網絡跨境平臺CEO劉寅表示,跨境電商的熱度基本上屬于“火上澆油”的熱度,但是從整個行業來講,又存在巨大的危險和不確定性。如果跨境電商從行業的自律性或規范性上不加以調整的話,那么幾年前的團購就是明天的跨境電商,即將從一萬多家發展到只剩幾家。
活動還頒發了“外貿發展大獎”、“最佳創新團隊”、“最佳合作團隊”、“最佳領導力獎”、“最佳開拓獎”等2014年度12335商務知識競賽復賽和決賽相關獎項,來自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學生團隊和個人獲得獎勵。
主辦方在會上同時宣布,2015年12335商務知識競賽正式啟動。
據了解,12335商務知識競賽是由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舉辦的,面向全國財經類院校的商務技能競賽,至今已經舉辦了三年。2014年“12335商務知識競賽”于去年3月17日正式拉開帷幕,知識競賽分為初賽、復賽和決賽,全國共有88所大學的12000余名學生參與了競賽,最終有8所大學的代表隊進入決賽。決賽設立兩個獎項單元:專家評審單元、網絡評審單元。獲獎學生將得到由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頒發的榮譽證書,并且有機會參加實習、校企對接活動、專業培訓等。
據了解,該項活動是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建立商務人才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舉辦12335商務知識競賽和校企對接活動,將學生在校教學、實踐、就業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商務知識技能、實際操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與此同時,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培養和輸送商務人才,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人才保障。
據悉,為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保障和促進公平貿易,維護我國企業在境外的合法權益,商務部于2006年8月在外貿發展事務局設立了“中國企業境外商務投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投訴服務中心”)。針對企業在進行境外商務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投訴服務中心通過12335熱線電話和網站(www.12335.gov.cn)無償為企業提供相關國家的政策、法規和信息的政策咨詢服務,提供預防和應對商業欺詐、惡意拖欠、知識產權侵害等法律咨詢服務、積極幫助企業有效應對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和貿易壁壘。
編輯:羅韋
關鍵詞:商務 企業 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