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外媒:中國控煙是持久戰 對全球有極大鼓舞
原標題:境外媒體:中國控煙是持久戰 對全球有極大鼓舞
資料圖:小學張貼在醒目位置的禁煙公告。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中新網6月3日電 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全球多個地方通過各種活動,喚醒人們對煙草病害的意識。北京自6月1日起實行的“控煙條例”被稱為“史上最嚴禁煙令”。境外華文媒體關注稱,北京出臺“史上最嚴”的控煙條例,具有象征性的意義。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煙草制品生產和消費國,煙民人數超過三億,中國若能控制煙民的人數,對全球的控煙戰將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新加坡《聯合早報》3日社論稱,其實,歐美國家的經驗顯示,煙草公司往往是控煙的最大障礙。即使多個國家禁止煙草廣告,但煙草公司還是能通過隱性的宣傳方式,讓煙民難以戒煙,也使青少年染上煙癮。
北京控煙 考問執行力
香港文匯報2日刊文稱,在中國已實施禁煙令的16個大中城市中,“最嚴”稱號并非北京獨有,此處的“最嚴”,更多指向的還是決策者的決心,而是否能將其變為“貫徹執行最嚴”,仍待商榷。
分析認為,資深煙民尚且痛感戒煙之難,由己度人,偌大的城市想要徹底落實全面控煙,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此過程中,沒有“最嚴”只有“更嚴”,除了對消費者及經營場所執行懲罰外,在煙草生產、銷售、稅收等環節還應有配套措施,全民煙害教育及相關法律執行細則亦需加強,“禁煙令”才有望不會屢禁不止。
美國《僑報》3日社論指出,在控煙的過程中,很多地方存在著滿紙的規定仍然“掐不滅”公共場所一支支香煙的問題。如何把控煙條例落到實處,才是能否取得理想控煙效果的關鍵。在“史上最嚴控煙令”的拷問下,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執行力也面臨著嚴峻拷問。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條例執行初期,衛監部門以勸阻為主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條例剛剛出臺,有部分公眾未必知道相關規定。但是在條例普及一段時間之后,應加強執法力度,強化條例的嚴肅性。通過嚴格執行促使市民形成在公眾場所不吸煙的習慣。
當習慣形成之后,公共場所的控煙的執行工作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煙民都有從眾心理,當他們發現公眾場所沒有其他人吸煙時,自制力會提升許多。
臺灣《旺報》表示,此次北京市政府決意跟上反煙進程,一方面是確立了法治權威;其次,除了汽車牌照的限量增加和駕乘限制以外,禁煙也能強化北京作為首要的國際都市,減碳排廢上的具體努力。此次北京市政府決意跟上反煙進程,相信嚴格禁煙以后的老北京,很快就能有一番新風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控煙 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