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深化以簡政放權為重點的行政體制改革

2015年06月04日 15:20 | 作者:遲福林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從實踐看,簡政放權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具有深刻性、復雜性,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向縱深推進簡政放權改革。

  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的最大亮點,在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激發市場活力上取得顯著成效,并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因素。兩年多來,國務院提前兩年完成了削減1/3行政審批事項的預定目標。尤其是今年以來,政府相繼推出“三證合一”改革試點、全國四個自貿區共用一張負面清單等等,這些改革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改善了營商環境,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未來3-5年,深化以簡政放權為重點的行政體制改革,有利于激發經濟活力,有利于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帶動其他各項改革。

  簡政放權“牽一發而動全身”,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和重點。第一,簡政放權需要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幅減少前置性審批事項,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充分釋放市場活力;第二,簡政放權涉及市場監管機構的調整。要調整市場監管權力結構,需建立決策和執行嚴格分開的執法監督機構。這些年來,市場監管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尚未建立行政審批和市場監管相分離的體制機制,一些部門既管審批又管監管,使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要在簡政放權改革中確立放管結合改革的新思路,重要任務是實現行政審批和市場監管的分離。有效的監管主要是事后監管,而不是前置性的審批,要建立法治化的市場監管,大大強化市場監管的有效性;第三,簡政放權涉及社會組織改革,政府要加快向社會組織放權,依法賦予社會組織在行業監管、企業自律中的法律地位,形成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社會監管的合力;第四,簡政放權涉及中央地方關系的調整,中央向地方放權后,地方政府要能有效承接,地方需要在改革上有擔當、有作為、有突破,能夠把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發揮出來。

  簡政放權改革不僅涉及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社會組織改革,以及中央地方關系的調整,而且涉及到政府職能的根本性轉變,牽扯到行政體制改革的方方面面,成為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和重點。未來5年,如果政府能把簡政放權改革向縱深推進,就能在行政體制改革上取得重要突破。

  推進簡政放權,關鍵在于改革行政權力結構。簡政放權改革向縱深推進,必然觸及到深層次的行政權力結構改革。

  第一,不深化行政權力結構改革,簡政放權很難到位。從現實情況看,由于部門利益的存在,容易產生“明放暗不放”、“下放權力含金量低”、“合并同類項”、“中梗阻”等問題,一些權力下放沒有落到市場和社會的受益者身上。

  第二,不深化行政權力結構改革,即使下放審批權,地方也難以承接好、落實好。例如,目前投資領域中央層面核準的項目數量減少約76%,但如果用地、環保、城鄉規劃等管理權限不能同步下放,仍會影響企業的辦事效率,影響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的效果。

  第三,政府改革向縱深推進,需要向現有的行政權力結構“動刀子”。深化簡政放權,需要推進行政機構職能和人事制度的縱深改革,要敢于向政府自身利益、向部門利益、向行政壟斷利益“動刀子”。

  未來5年,如何在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推進行政權力結構改革,成為簡政放權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重點。以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為主線深化行政權力改革,應當充分估計經濟社會轉型對行政權力結構改革的迫切要求。總的判斷是:經濟轉型到了關節點,深化行政權力結構改革重在全面正確履行政府的經濟職能,形成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市場治理新格局;社會轉型處于臨界點,深化行政權力結構改革重在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形成有效協調利益關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治理轉型到了關鍵點,深化行政權力結構改革重在建立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新格局。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編輯:水靈

關鍵詞:深化 簡政放權 重點 行政體制改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三级国产99在线 | 一级a一片久久免费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你懂的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 丝袜在线播放国产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