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李延聲:為鄉土天才立像,給民間精英戴花
《點睛圖》
6月13日,我國將迎來第10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成果,全民共享”。用畫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寫真造像的“家園心聲——李延聲非物質文化遺產畫展”,今日在北京恭王府開幕,并將持續至7月2日。
面對面,為非遺傳承人畫像立傳
據了解,此次展覽將展出李延聲作品70多幅,包括為傳承人的寫真畫像,表現非遺題材的中國畫,以及和傳承人合作的書法及刻瓷作品。從展出畫作中可見,其以草篆筆力運轉筆鋒,行筆飛動而沉著,極大提升了線條的節奏、韻味和抒情性,人物造型準確生動。
《弓如霹靂弦驚》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的根與魂。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李延聲長期致力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歷盡艱辛,李延聲于2012年完成對108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尋訪,終成《神工》,被譽為“有史以來第一本以繪像方式為民間藝術樹碑立傳的畫集”。
《神工》第一集收錄了李延聲為國家級傳承人的畫像和采訪短文,這批畫像是對傳承人直接采訪面對面寫生。有不少傳承人年邁體弱,住在偏遠山村,李延聲就上門拜訪,取得第一手原生態的資料。為他們一一畫像后請他們題寫其技藝特色或人生感悟,或是簽上名字,留下珍貴的記載。
曹懷榮
深入生活,繼續非遺題材寫真創作
據了解,此后李延聲又尋訪了90位傳承人為之畫像,準備在完成108位畫像后出版《神工》第二集。為此,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題詞曾書贈李延聲“為鄉土天才立像,給民間精英戴花”。
更為難得的是,李延聲今年已73歲,從藝已近60年,仍在繼續非遺題材的寫真創作。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指出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李延聲表示自己是“白發學童”,還要繼續努力。
龔代仁
李延聲畫路開闊,題材豐盈。其人物畫、歷史畫和靈鹿、山水以及瓷藝畫,皆名重一時。曾在廣州美院附中、中國美院和中央美院就讀,得到關山月、潘天壽、蔣兆和、葉淺予、李可染和黃胄的耳提面命。其筆墨受益于南北諸師,用線得力于書法之學。
文化部長蔡武曾表示,李延聲的《神工》畫集,是為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的貢獻,也是正確的創作方向的體現。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寫真造像 李延聲 文化遺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