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民工“健康檔案”也是城市“幸福檔案”
2017年底80%的流動人口將有健康檔案。為促進流動人口衛生和計劃生育信息共享與應用,北京市衛計委近日印發相關方案,將轄區內居住6個月以上的流動人口作為服務對象,納入社區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在流動人口中全面落實11類基本公共服務項目。(9月4日《北京青年報》)
北京將面向流動人口,提供11類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其中,建立流動人口健康檔案,是與流動人口生存和發展休戚相關的重要項目,并與兒童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控、孕產婦和兒童保健、計劃生育、健康教育等5類基本公共服務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在流動人口中,絕大多數是農民工;可見,建立流動人口健康檔案,最大的受益者是農民工群體。
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民工從農村來到城市,為促進城市化的進程和社會經濟的繁榮進步作著最艱辛的努力,然而,他們的所得不多,他們的境況不佳。農民工長期處在吃、住條件惡劣,工作勞累的雙重壓力下,健康難免亮“紅燈”,健康意識又比較薄弱,遇到疾病往往“一拖二扛三點藥”,一旦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農民工作為家庭的支柱將難以支撐,就會陷入因病返貧的境地。
可見,要像關注拖欠農民工工資一樣,關注他們的健康。除了給農民工建立健康檔案之外,應給農民工進行免費體檢,還應組織專家現場為農民工進行健康咨詢,長期對農民工提供優惠治療服務等等。同時,組織醫院的專家分析講解農民工的多發病,向社會宣傳這些疾病的發病原因和防治方法。再者,政府和企業應正視農民工的生存現狀,改善農民工的生活、工作條件。
特別是,農民工進健康檔案,還要入醫療保險。解決農民工健康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將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要解決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問題,一方面政府應加強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監管,督促用人單位嚴格按合同和國家法規,履行出資辦理醫療保險的義務。另一方面,農民工要督促用人單位依法為自己辦理參保手續,農民工個人也應盡繳納醫療保險的義務。
總之,農民工的健康檔案,也是城市的幸福檔案。農民工的健康狀況,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尤其是政府和用人單位,要從改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入手,改善農民工的健康狀況;要從改善農民工的生產與生活條件入手,改善農民工的健康狀況。善待農民工,就是善待城市本身。不要讓我們這個城市里最艱辛的貢獻者“流汗又流淚”。(張西流)返回光明網首頁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民工“健康檔案” 流動人口 醫療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