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日本對核問題“掩耳盜鈴”到何時?
10月9日,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與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日本核材料問題研究報告》,在日本核問題上再次向國際社會敲響警鐘。
報告顯示,日本擁有47.8噸敏感度極高的分離钚,其中有10.8噸存于日本國內,足夠制造約1350枚核武器。這樣的境內钚持有量已嚴重違反國際原子能機構確立的“供需平衡原則”。除此之外,日本還擁有約1.2噸高濃鈾。
不僅如此,據報道,日本核燃料有限公司下屬的六個所后處理廠計劃于明年春啟動,并于2019年實現全規模運行。該廠運行后,每年生產的分離钚足以制造1000枚核武器。日方聲稱該廠生產的核材料將用于發電,但日本已經庫存大量核材料,核電站根本用不完,這意味著日本的钚庫存將持續增加。
人們還記得,日本政府遲遲不歸還美國政府在冷戰時期向日方提供的用于“研究”的300多公斤武器級钚。雖然去年雙方就日本向美國移交“數百公斤敏感核材料”達成共識,但現在還沒有看到日本“交出”上述核材料的時間表。
上述情況,再加上一個時期以來日本發生的核泄漏以及核材料“漏報”等,使得圍繞日本核問題的疑團有增無減。國際社會通過不同途徑質疑日本在核問題上的言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多次就此表達關切。粗略梳理一下就可以發現,國際社會對日本核材料至少有6問:
日本到底存儲了多少武器級钚和分離钚?日本為何要囤積大量的武器級钚和分離钚?日本還有沒有存儲其他敏感核材料特別是武器級核材料?日本為什么要違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供需平衡原則”以及日本自己向該機構作出的“無過剩钚”的書面承諾?日本重啟核電并投產新的后處理廠后會不會進一步加劇本已嚴重的核材料供需失衡?日本憑什么保證自己存儲的大量敏感核材料以及建設的大型后處理設施的安全保障監督不會有核擴散和核安全風險?
這些問題反映了國際社會的疑慮所在。迄今,日本政府對這些問題要么避重就輕,要么語焉不詳,要么干脆回避。日方這樣做,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會進一步加深國際社會的疑慮。
日本這樣做,恐怕有“難言之隱”。實際上,最讓國際社會不放心的是,日本囤積如此多的敏感核材料,會不會是以“和平利用核能”為幌子,為有朝一日走“核大國”之路預作鋪墊?事實很清楚,日本和平利用核能根本用不了這么多核材料。
在日本政治、外交、軍事、安全領域消極動向頻仍的情況下,日本核材料供需嚴重失衡不僅會給地區和世界帶來核安全、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三方面風險,而且會助長日本的核野心、導致日本的核失信。而這,無疑將會給未來東北亞局勢的演變埋下巨大隱患。
日本核計劃疑點重重,日本對此沒有給世界一個合理解釋,更缺乏適當行動來贏得國際社會的信心。日方應正視國際社會的關切和疑慮,以負責任的態度及早就此向國際社會作出明確答復。
在日本核問題上,美國對日本有著遠超其他國家的影響力。美國一直對相關國家是否擁有核能力諱莫如深,從未深究。如果美國出于某種戰略考慮,對日本核材料供需失衡也擺出一副“絲毫不擔心”的樣子,其結局只會讓日本“掩耳盜鈴”的戲碼演下去。而這,無論對亞太和世界還是美國自身來說,恐怕都未必是福。
(作者為國際問題專家)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日本 核問題 核泄漏 “掩耳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