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用創新力量驅動“十三五”良好開局
廣西黨委書記彭清華與委員共謀創新發展大文章
人民政協網南寧2月1日電(記者 肖亮升 通訊員 農超) 1月25日下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舉行界別聯組討論會,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到科技和科協組傾聽委員發言,與委員們圍桌而坐,熱烈互動,不斷點評、回應委員們的建議,共同就廣西在“十三五”期間如何進行創新發展問題協商議政,共同謀劃廣西創新發展大文章。
為發展新能源汽車加油鼓勁
“建議自治區制定新能源汽車科研經費支持、科研獎勵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促進主機廠完成動力電氣化、結構傾向化、平臺規模化和車輛智能化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研發,促進新能源汽車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制造。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以及電池運營、租賃等業務模式的供應商到廣西運營。”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姚佐平委員說,自治區“十三五”規劃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已將新能源汽車作為廣西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廣西的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東風柳汽都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力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彭清華書記幾次對廣西發展新能源汽車作出重要指示后,上汽集團目前已經確立自主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規劃,計劃一期總投資30億,生產20萬輛。
彭清華關切地問:“現在進展怎么樣?”
姚佐平回答:“已經全部完成試驗了,包括海南試驗和澳大利亞的夏天試驗、漠河的試驗都全部完成了,都是純電動的。今年8月份之后,在柳州市就可以給大家試用了。”
“好!起碼柳州、桂林、南寧先用起來,這也是一個宣傳。只要車成型了,在局部區域都先采用新能源車。先把北海潿洲島打造成一個純電動車的島嶼。”彭清華描繪的景象令委員向往。
彭清華繼續問道:“按計劃什么時候可以投產?”
姚佐平說:“大概在今年7月份。”
彭清華當場指示:“按照國家規劃,到2020年是200萬輛。我們一定要搶占一席之地。”
姚佐平當場表態:“我們一定努力!”
“供給側改革”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作為一名來自環保科技企業的基層委員,我結合企業的發展及遇到的問題來探討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宋海農委員的企業每一次轉型發展都與創新驅動密切相關。近5年來,先后獲得三個省部級一等獎和38項專利,迅速在國內實現了成果產業化,企業營業收入翻了三番,成為廣西第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作為科技型企業,在創新發展方面,企業還面臨沒有完全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還需加強等諸多問題和挑戰。為此宋海農建議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在政府采購領域把擁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作為扶持重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通過“供給側改革”細化配套措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你們在廣西有些什么項目?”“你們的技術是自主技術?”
彭清華一邊聽一邊作記錄。
“廣西大學那個項目是你們搞的嗎?”
“是我們跟廣西大學一起搞的。”
“那個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彭清華向宋海農投以贊許的目光。
讓創新發展成為實現“十三五”目標的引擎
“科技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引擎,也是廣西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廣西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鐘夏平委員建議用激勵政策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構建一批國家創新平臺,聚集高端人才,開展高水平的創新研究,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南寧市科技局副局長黃玉燕委員說:“建議出臺含金量高、鼓勵科研人員干事創業的政策,允許和鼓勵科技人員留崗創業,解決創業人員的后顧之憂,讓一部分科技人員先富起來。”
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蔡敢為委員建議:對機器人的產學研應給予特別支持,推動廣西機器人產業發展。對制造機器人的企業給予大力支持,引進國內外高水平的機器人企業落戶廣西。
王筱東委員呼吁盡快出臺廣西互聯網+行動計劃,建立高質量的互聯網+創業孵化器,鼓勵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參與孵化器的建設。結合廣西自身的產業特點,集中力量提升糖業、鋁業、汽車等傳統優勢產業,形成廣西區域發展的優勢,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創新驅動是我區‘十三五’排在第一位的戰略。實施好這一戰略,自治區黨委、政府要付出努力,全區科技人員、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要付出努力,廣大政協委員也要付出努力。”針對委員們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彭清華回應說,“十三五”期間,廣西提出了“創新驅動、開放帶動、雙核驅動、綠色發展”四大戰略。順利實施“四大戰略”,離不開創新發展。今年廣西將專門召開創新發展大會,具體回應落實委員們提出的體制機制、平臺、財政金融怎么支持、人才怎么培養、產學研怎么結合、重點方向和重點領域怎么突破等問題,進一步促進廣西的發展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和廣西“十三五”目標的實現。
編輯:薛鑫
關鍵詞:廣西黨委書記彭清華 委員 創新發展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