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建別墅 辦產業 共致富
范元君:堅定理想信念 矢志幫困扶貧
我的家鄉湖北省丹江口市蒿坪鎮余家灣村地處漢江北岸腹地,距丹江口市區65公里,全村土地總面積24000多畝,其中石崗地1萬畝,荒坡地1萬畝,可耕地只有4000畝。5年前,村里只有一條寬不到2米、坎坷不平的通村土路與村外相連。由于地處偏遠,加上交通閉塞,改革開放30多年后,這里仍然處于原始農業狀態,糧食靠天收,掙錢沒出路,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靠外出打工、賣點土特產品。
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對這里的貧困狀況有著切身的感受。當年,因交不起5元錢學費,初中沒畢業就回家放牛羊。長期吃不飽、穿不暖的凄苦日子讓我萌動了強烈的創業脫貧欲望。1992年,我毅然放下羊鞭子,懷揣著鄉親們為我湊的1000元路費,踏上了異鄉創業的征程。臨別時,我暗暗發誓,等我賺足了錢,一定回來建設家鄉,讓鄉親們不再受窮,一同過上好日子。
經過4年的艱辛打拼,我在外創業首獲成功,我回報家鄉的夢想開始實現。1996年,我向蒿坪鎮政府捐款5萬元用于修建通村公路。隨著我的事業發展,我先后投入100多萬元,將余家灣村的通村公路全部建成了6米寬的高標準水泥路;投入200多萬元,修建了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鋪設了10公里自來水管道,讓鄉親們都喝上了潔凈的自來水。
帶領農民創業
讓眾多小夢想融入企業大夢想
因為心底有了那份夢想,我明白了只有帶領農民一起創業,把農民的小夢想融入到企業大夢想之中,才能更精準地扶貧,更好地造福于民。
2011年,正當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時,我決定實施一項新的計劃,擬投資3000萬元,在2017年底以前,為全村100戶特困農戶建100棟農民別墅。目前已完成52棟別墅建設,已有30多戶土坯房、茅草房住戶搬進了新房。為了實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讓鄉親們能致富,有發展,在經過考察論證后,我注資1000萬元,在余家灣村成立了丹江口市潤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公司架構下,成立了農樂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在“四四二”模式下,公司以發展綠色產業為龍頭,開展生態種植和生態養殖。3年多來,已投入3000多萬元興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技術培訓大樓、3000多平方米的黑豬種豬養殖廠房,2000多平方米的高標準硼化飼料間。未來5年內,全村農業產值可達到1000萬元;農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000元至10000元,將徹底擺脫貧困,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建設美麗鄉村
造福村民增光添彩
2014年底,經過上級黨組織考核、黨員民主推選,我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近年來,公司與村委會相互配合,并肩攜手,在土地流轉、項目施工、事務管理上達成高度一致。面對村里長期存在的臟、亂、差,公司投資65萬元,大力整頓村容村貌,共修建下水管道2000余米,清理垃圾19000平方米,組織農民在村邊、路邊、溝邊植樹50000余棵。目前,公司正在致力于“一基地”、“兩中心”、“三社區”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后,村內生態種植養殖、加工銷售達到一體化;休閑觀光、旅游度假實現一條龍;社區內通訊、購物、就醫方便;居民養老、文化活動設施齊全,全體村民真正過上幸福的好日子。
我的感受是,民營企業家不能富了“口袋”,窮了“腦袋”。永遠要記住沒有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的今天,民營企業的發展夢只有同國家的復興夢和人民的小康夢緊密相連,才能更好地實現。
(作者系湖北省十堰市工商聯丹江口商會副會長、丹江口市潤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范元君 建別墅 辦產業 共致富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