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大病醫保新政如何為穩穩的幸福兜底
根據廣東省人社廳官網掛出的《廣東省完善城鄉大病保險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廣東擬于明年整合職工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政策,統一籌資標準、待遇水平等。同時還大幅提高大病醫保的保險限額,要求原則上不低于各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四倍,其中低保戶等困難群體更是不設上限。該政策擬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6月6日《新快報》)
相比現行的大病醫保政策,征求意見稿最重大變化是提出要“整合職工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政策”, 在參保范圍上實現了“主動性”全覆蓋——只要參加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者新農合,就可以無需再辦理手續,也無需繳費,成為大病保險的受益者。而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則是“低保戶等困難群體更是不設上限”。 如此一來,能夠從更大范圍幫扶到真正需要幫助的大病患者,讓那些所患大病不在病種范圍內的貧困病患免致絕望的境地。而這些福利的實現,“都不用再另行繳費”。
此外,大病保險的基礎上,打出了“組合拳”。除了強調要做好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制度間的互補聯動外,還明確提出對經大病保險支付后自付費用仍有困難的患者,民政等部門要及時落實相關救助政策,以全方位、立體的醫療保障消弭全民看病尤其是大病之下的風險。
從此次廣東大病醫保的新政來看:這不僅是在市場邏輯中一次險種的豐富,也不單單是國家福祉語境下的財富再分配,而是建立在市場機制上的公共服務供給方式上一次創新。通過激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固有優勢,在不增加國民負擔的基礎上,制造出更穩固的公共福利供給,同時,通過更細致和人性化的組合拳設計,打造出全方位的保障體系,為參保民眾的穩穩幸福進行兜底。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我們把大病保險做好了,就能把社會的“最低線”兜住,也就安定了民心,大病保險可謂是整個社會的穩定器。
當然,依然有必要提醒的是,在目前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滿負荷”運行且統籌層次較低的背景下,大病保險新政的全面鋪開,依然可能面臨著各種潛在的挑戰。正如此前有論者所擔憂的,以大額醫療費用為保障范圍的普惠型的制度設計,會否遭遇推高醫療費用的負面激勵,進而加重醫保基金運行壓力?保險公司介入醫療行為程度不足,如何在促進醫療行為規范、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中發揮作用?如何在市場機制下規避商業保險公司之間的價格之爭,以及相關部門的利益之爭?如何在社會福利與市場公平間實現平衡?這些都需要在未來的推進過程中,以更具體細致的制度設計,通過對當前醫療體制以及保險市場的革新,來規避其中的潛在風險。
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次廣東大病保險新政中,對此中潛在的挑戰,可謂有積極的應對,既有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的全面設計,也有對商業保險主體的政策優惠,同時也強化對保險市場行為的監管。
廣東的大病醫保新政,到底能走多遠,當然是需要時間來證明,但此番出發的初衷,顯然應該成為各地在提升社會福祉的“借鑒”——讓大病醫保真正為全民穩穩的幸福兜底。(高亞洲)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廣東 醫保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