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深圳分級診療改革后 社康中心診療量增六成
深圳市衛計委明確表示,目前深圳正在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深圳計劃到2018年,初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診療模式,居民兩周患病首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比例不低于70%。
市屬醫院主攻“專科”
根據醫改方向,深圳規定二、三檔醫保參保人(850多萬)必須到社康中心首診并按規定轉診。對于自愿到社康中心首診的一檔醫保參保人(350多萬),個人賬戶只需要支付70%,另外30%從統籌基金支付;如直接到醫院,則全部從個人賬戶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從今年起逐步提高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財政補助標準,降低對三級醫院的門診補助標準,相應提高三級醫院的急診、住院、科研教學補助標準,且社康中心的收費標準在三級醫院收費標準的基礎上下調20%。
深圳市衛計委秘書處(醫改辦)處長李創表示,這種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引導下,市屬醫院和符合條件的“三甲”醫院將主攻“專科”,其門診量或將慢慢萎縮,作為深圳公立醫院改革試驗樣本的港大深圳醫院就是“主攻專科”的代表。
醫院社區協同服務
2015年8月,深圳市羅湖區將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區婦保院、區康復醫院、區醫養融合老年病科醫院和35家社康中心整合成緊密型唯一法人代表的法人單位,掛牌成立羅湖醫院集團,構建醫院-社區協同服務新格局。
深圳還以羅湖區為試點單位,探索建立與分級診療制度相銜接的醫保費用“總額控制、結余獎勵”制度,年終清算時,如果簽約參保人本年度實際發生的醫保基金支付總額小于上年度支付總額,結余部分支付給羅湖醫院集團。據羅湖醫院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改革后今年1-4月集團下屬社康中心診療量增長62.2%。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分級診療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社康中心 醫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