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特區政府發表《香港2030+》規劃 策略發展東大嶼新界北
中新社香港10月27日電 (林宇星)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陳茂波27日公布諮詢文件《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為香港跨越2030年的規劃、土地、基建發展以及建設環境的塑造提供初步概念。
陳茂波指,特區政府統計處推算香港人口會由2014年的約724萬,增至2043年的約822萬頂峰,至2044年回落至約781萬人。因此《香港2030+》提出發展新界北和東大嶼都會兩個策略增長區,整個規劃預計可容納900萬人口,以應付長遠社會及經濟需要,同時為未來人口增長預留10%的緩沖空間。
“《香港2030+》以3大元素為規劃方針:規劃宜居的高密度城市、迎接經濟挑戰與機遇、創造容量以達致可持續發展。我們的愿景是令香港成為更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陳茂波說。
特區政府規劃署署長凌嘉勤介紹,《香港2030+》建議的概念性空間框架包括一個都會商業核心圈、兩個策略增長區和三條主要發展軸。都會商業核心圈涵蓋港島、九龍東以及擬議的東大嶼都會共3個商業核心區。兩個策略增長區分別是東大嶼都會和新界北。逐漸形成的三條發展軸則包括西部經濟走廊、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和北部經濟帶。
凌嘉勤表示,現階段土地供應短缺達1200公頃,包括300公頃經濟用地,200公頃房屋用地,700公頃政府、機構或社區、休憩用地和運輸設施用途用地。而建議的兩個策略增長區估算總發展面積達1720公頃,有助提供解決空間。當中,新界北的荒廢農田和棕地,以及港島與大嶼山之間海域填海而成的東大嶼都會,都將成為重要的土地供應來源。
發展局當日起展開為期半年的《香港2030+》公眾參與活動,包括公眾論壇、專題討論、簡介會、導賞團、分享會和展覽,收集市民對更新香港發展策略的意見。(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香港2030+》 特區政府 東大嶼 新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