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廣東惠州市政協為打造世界手機之都把脈開方
提升核心競爭力 擴大品牌效應
新聞背景:
走進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的TCL通訊全球制造基地,機器人正在有序地忙碌著,“新鮮出爐”的手機被打包裝箱運走,輸送至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賣場。這里是全國單體產能最大的手機制造基地,年產能達1.2億部。除了TCL,惠州還有一批本地成長起來的手機龍頭企業和近千家手機產業關聯企業,涵蓋手機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個環節,一幅“手機之都”的產業版圖在惠州已然形成。
2015年11月,廣東省惠州市制定出臺了《惠州市建設“世界手機之都”發展規劃》。這一中心工作也成為了市政協2016年度專題議政課題。近日,惠州市政協十一屆二十次常委會“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世界手機之都”專題議政會召開,委員們就惠州如何建成“世界手機之都”把準脈、開良方。
“本次專題議政是市政協著眼于服務大局,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助力惠州發展的政治自覺;是市政協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推動破解發展難題的務實之舉。”市政協主席陳訓廷就專題議政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市政協提案委組織政協委員分四個課題組,在5月至8月期間到惠陽區、仲愷高新區、深圳市、東莞市、成都市、重慶市等地考察調研,走訪了23家企業,召開了28次由當地發改、經信、商務等部門負責人和有關專家、企業代表參加的專題座談會。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在近年的市政協調研中實屬罕見。
市政協副主席黃志忠告訴記者,為了提高調研質量,市政協調研組還特別邀請TCL集團研究院副院長馬松林、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教授王進等專家參與調研座談、審改報告。為讓調研報告達到“準、實、新”的要求,先后進行了20多次的討論修改,廣泛集聚各界精英的智慧,共同為惠州市打造“世界手機之都”支招。
調研報告立足實際,從貫穿打造世界手機之都的主要問題來架設整體結構,大量運用新的數據、新的案例和新的提法;另一方面,從政協參政議政的角度,提出了打造“世界手機之都”的關鍵切入點,反映了惠州市手機企業對政府的期待和訴求。
調研報告結合手機產業發展規劃,針對惠州目前遇到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建議:如設立智能終端發展辦公室、建設手機博物館或“全球移動終端產品展示和體驗中心”、打造專業化的招商機構和隊伍、建設“惠州市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服務平臺”、制定出臺扶持本土手機品牌政策、拓展手機文化產業價值鏈等。調研報告建議,構建手機產業自主研發基地,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建設開放式孵化載體,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體系,并大力引育創新人才。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溫曉君表示,政協專題議政報告對惠州市手機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到位,措施建議得當,具備可操作性,對于工作推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陳訓廷表示,要進一步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完善人才體系,全面對標深圳,打造品牌效應,優化政府服務,營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他希望市政協常委、委員繼續發揮聰明才智,深入調查研究,為惠州市打造世界手機之都建諍言、獻良策。(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冉隆江 王丹)
編輯:薛鑫
關鍵詞:廣東惠州市政協 世界手機之都 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