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關注國人心理健康:山寨服務毀人害人

2016年11月04日 10:59 | 作者:王君平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預防在前,把心理健康服務送到校園、社區

天津市的小女孩美美在3歲時被確診為孤獨癥,得益于專項康復補貼,家庭貧困的她得到了及時救治。如今,愛說愛笑的美美已經走進了小學校園。“十二五”期間,我國投入4.32億元連續實施《貧困孤獨癥兒童康復項目》,3.6萬名兒童獲得康復救助。

近年來,國家對居民精神衛生工作日益重視。特別是2013年《精神衛生法》的出臺,使精神衛生工作被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成為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標志性事件。

精神心理疾病可防可治,預防工作要抓在前面。心理健康服務進校園、進社區是重要舉措。

北京西城區某初中一年級學生陽陽因為交友問題產生了煩惱,心情低落。她預約了駐校心理老師,咨詢談話后她放下了心理包袱,整個人又開朗快樂起來。“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各種情緒的困擾,心結打不開,會成為他們人生旅程的‘暗礁’,影響一生。有專業的老師幫助,太好了。”陽陽爸爸說。

2012年,教育部修訂印發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每所中小學至少配備一名心理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并建立心理輔導室,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目前在許多大中城市,不少中小學生已經能主動、自覺接受心理輔導。

促進全民心理健康,要充分發揮基層社區“可觸可及”的社會管理職能。北京市海淀區衛計委日前啟動心理衛生服務活動,為首批34個社區心理咨詢室授牌,其中7個心理咨詢室位于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內。今后,轄區內的居民和大學生可以隨時得到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海淀區精神衛生防治院心理科主任房金濤介紹,心理咨詢室由持證的心理咨詢師坐診,針對老年人群、在職人群、學生人群開展服務。“及早用專業的醫學方式篩查、干預,防止一些情緒問題演化為心理疾病。”

今年24歲的阿寧在高一時發作了青春期精神分裂癥,退學治療。在醫院經過專業治療病情穩定后,他來到北京市海淀區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康復訓練。經過社工志愿者一對一幫扶,這個以往眼神呆滯、不愿和外界交流的大男孩,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準備參加成人高考。據介紹,北京市將通過分批培訓,實現全市355家社區每個社區平均擁有2—3名精神衛生專業社會工作者。

據美國學者研究,企業為員工心理健康每投入1美元,可為企業節省運營成本5美元到16美元。在世界500強企業中,至少80%的企業開展“員工心理援助計劃”。目前,國內很多大企業也已經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引入專業機構的心理衛生服務,為員工減壓。

2015年,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0部門制定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出臺,根據《規劃》,到2020年,70%以上的縣(市、區)將設有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城市、農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70%、50%,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

提高疾病辨識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部門防治能力

雖然國家對精神衛生疾病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但在醫療救治層面,提高全民精神衛生健康仍有很多障礙需要跨越。

《規劃》提出,要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精神心理疾病和心理行為問題,正確對待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過,在現實中公眾對“抑郁癥”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認知度仍然很低。

老伴去世后,70多歲的北京朝陽區居民馬長林一夜之間就成了暴怒老頭,總是蠻不講理,經常拿拐杖追打兒女。其實馬長林老人是患上了抑郁癥。據調查,65歲以上人群中重度抑郁者有1%—5%,但他們中很少有人意識到或承認自己生了病。

“大多數人對精神心理疾病認識不足,并羞于談自己的精神或心理問題。”北京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指出,現代社會常見的路怒癥、居喪反應等,都是精神心理疾病。對常見精神心理問題的認知率過低,加上對精神疾病的偏見和歧視,使很多人諱疾忌醫。

專業醫療機構對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治篩查也常有“漏網”現象。

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王剛在醫院查房時發現一位病人,她在35歲左右患上了抑郁癥,卻一直在神經科、消化科、內分泌科等多個科室看病。輾轉治療19年,才第一次來精神專科醫院治療。

“抑郁癥常伴有身體不舒服。患者通常會到醫院內科做檢查,比如胃腸不適癥狀,查不出毛病,吃藥也不管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黃世敬認為,由于精神心理病癥沒有特異性,容易被當成其他疾病治療。“國內的醫療機構目前在接診第一關沒有開設‘身心疾病分診臺’,往往在第一時間對相關病癥做出錯誤的識別和診斷,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專家認為,傳統中醫講求情志致病,就是對心理疾病造成的生理問題進行診治。在西醫教學中,也應重視心理精神致病的原理和表現,并滲透到各科目的教學和研究中去,以提高診斷準確率和臨床治愈率。

面對社會轉型、老年潮的到來,我國精神衛生服務資源嚴重短缺且分布不均的問題需引起重視。

目前,在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項目人均40元的費用里,用于精神衛生的費用僅為0.98元;全國共有精神衛生專業機構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萬張,平均1.71張/萬人口,而全球平均水平是4.36張/萬人口;精神科醫師2萬多名,平均1.49名/10萬人口,低于全球中高收入水平國家平均2.03名/10萬人口的水平。此外,精神科醫師主要分布在省級和地市級城市,2/3的農村地區沒有為精神衛生疾病患者提供床位。

王剛認為,應加大精神衛生工作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精神衛生屬于公共衛生范疇,精神專科醫院承擔了大量公共衛生任務。應制定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經費保障政策,明確相關防治項目的經費補助辦法。還應推動不同層次精神病專科醫院之間,以及精神病專科醫院與綜合醫院精神科之間建立對口協作支援關系,幫助基層醫院培養精神衛生專業人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的精神疾病防治能力。”

根據《規劃》,到2020年,抑郁癥治療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0%,70%以上的鄉鎮(街道)都要建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全國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增加到4萬名。專家指出,實現這一目標,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加速推進。

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為精神衛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方式。今年8月,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接力1010精神衛生公眾教育項目”。基金會將在2年內招募1010位精神科醫生,擔任精神衛生科普宣傳大使,通過錄制、分享精神衛生科普微視頻的方式,增進公眾對精神健康的了解,提高公眾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山寨服務毀人害人,“心理咨詢”亟待專業化、規范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會主動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目前社會上各類機構很多,如心理熱線、心理咨詢中心、心理門診等。但這些機構真的能“談出健康”嗎?

王剛告訴記者一個案例:一位17歲的北京女孩去海淀區某心理咨詢室求助,和咨詢師談話前,對方不小心弄翻了桌上的水杯,這時女孩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喊,并把椅子狠狠地推倒在地,又把一個玻璃杯摔在地上,然后捶打自己的頭。咨詢師當時被她的舉動嚇得發懵,害怕她會拿碎玻璃自殘……

“這種處置很不專業,有些精神類疾病不是心理治療的適應癥。”王剛認為,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與醫療機構缺乏協作,心理健康服務和醫療機構脫節的現狀需要改進。

據統計,我國有100多萬人持有“心理咨詢師證”,但有關部門只管發證,卻不管考核,導致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鄭日昌教授指出,不正規的“山寨”機構毀人害人,心理咨詢師必須走專業化、規范化的路子。

令人憂心的是,正規醫療機構的心理健康服務反而陷入發展窘境。目前,社會機構收費標準一般每小時300元起步,首席心理咨詢師的價位則高達1000元/小時。而三級醫院的副主任醫師收費60元/小時,普通醫師收費僅30元/小時。因為創收能力差,心理治療科室普遍受冷落。此外,由于心理咨詢師游離于醫生職稱體系外,只能做咨詢,最高獲得中級職稱,無法獨立開展研究工作。這造成醫院心理治療師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人才大量流失。

專家認為,心理治療科室面臨的經費、人才等發展難題,只能通過進一步深化醫療體制改革來破解。

北京安定醫院院長馬辛表示,沒有心理健康,全面健康就無從談起。“不歧視精神疾病患者,重視心理治療服務,并給予病人更多關愛,給醫生更多認可。全社會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精神疾病這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

(文中采訪患者均為化名)

編輯:趙彥

關鍵詞:國人心理健康 山寨服務 毀人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自偷精品精品国产日韩 | 在线免费国产久 |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公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