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六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六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農業科研也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12月09日 16:05 | 作者:包松婭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現場,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的發言正在進行。

“各個層級的農業科研機構在編制、預算和職能定位中,沒有推廣任務,但科研人員實際上在做大量的科技服務和推廣工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研人員潛心科研,影響了出成果、出人才。”

聽到這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插話問道,“我們需不需要這么多地市級農業科研機構?”

李成貴稍加思索說,“由于長久以來我國的農業科研機構和推廣機構相互獨立,各自為戰,現在我們有的農業科研成果要么束之高閣,要么得不到推廣。”

然后,李成貴兩手一攤,“所以我也想建議省、市級農科院建立垂直管理和業務關聯系統,人員編制、預算和業務由省級農科院統一管理。這樣省級、地市級農業科研項目也有個統籌,避免重復研究和同一課題的相互競爭。”

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原黨組書記薛亮發言時,他從自身領域出發,談的同樣也是科研院所如何進一步改革,使得科研成果能更好轉化為農業生產力。

放下發言稿,薛亮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大幅度提高,201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為促進“三農”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薛亮也不回避李成貴剛剛提出的問題,坦言部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確實不是很高。

薛亮說:“當我們把時間拉長到30年、50年,我們在農業發展上所運用的這些科技因素,還是這些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只不過,這個轉化的過程可能會通過各種手段以及各種渠道。所以我們現在想呼吁的也是,要加強農業的應用性研究,并要通過市場手段,在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上下功夫。”

伍躍時委員表示,當前我國農業有效供給不足正面臨結構性矛盾,農業科學研究也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緊緊圍繞農業市場需求、圍繞農戶們的需求進行創新性技術研究,更重要的是,改革的方向既要有利于科技推廣,又能兼顧創新,真正破解科研和推廣“兩張皮”問題。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業 改革 科研 進行 結構性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 | 五月天亚洲视频福利 | 日本人妖在线专区 | 亚洲AV岛国动作片在线观看 | 香蕉伊蕉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