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創造低制度成本的營商環境

2017年05月05日 14:17 | 作者:高明華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針對企業成本過高問題提出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這響應了企業的共同呼聲。

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我國是一種畸形的存在,直接導致我國企業成本居高不下。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差不多占到成本的60%,而物質成本則相對較低。我國企業的人力成本占比不多,而且長期以來被視為我國企業的一個成本優勢,盡管目前我國企業的人力成本也在上升,但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仍低很多。我國企業的物質成本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異不大,甚至還低一些。那么,我國企業的成本高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制度性成本。

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有形的成本和無形的成本。有形的成本主要是稅費。很多人不承認我國企業的稅高。其實這要從哪個角度看,單從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看,也許與發達國家沒有太大差距,但相對比較就高了。比如發達國家的企業和個人交了稅,國家會提供很多公共服務,這等于把稅又返回了一大部分。比如,發達國家的高速公路大部分是免費的,而我國都要收費,因此,物流成本大大提高,這等于增加了稅收。我國企業上交的各種費用在世界上都是較高的,這些都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制度成本。這類成本,有的在賬面上有所體現,有的則完全顯示不出來,但其對企業發展的負面影響卻是巨大的。這種成本有很多類型,主要包括:

第一,產權保護成本。有位民營企業家曾講過一個例子。他說,他的企業的人力成本比美國低,技術也比美國高,但成本卻比美國高,高在哪里呢?就是產權保護的成本。他說,他的企業必須有圍墻,有門衛,而美國的企業沒有,因為沒有人偷企業的東西,偷出去賣不掉。如果我們的產權保護法律很完善,就不需要有圍墻和門衛,就節省了很多成本,企業競爭力也會提高。中國的物業公司為什么那么多?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為什么都要聘請物業公司?這是由于人們存在著對安全的需求。這種安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身的安全;二是財產的安全。從制度演化史考察,這種安全成本不應該由物業公司來提供,而是應該由政府來提供,因為政府提供具有規模經濟性,政府沒有提供,或者雖然提供了,但不到位,則意味著政府沒有盡到職責,從而只能由企業或個人自己來提供,成本自然就高了。

第二,尋租成本。尋租是一種非生產性活動,其實質是謀求社會財富的再分配,而不是創造財富。

為什么企業會尋租?是因為政府的權力太大,或者說,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范圍太廣,掌握的資源太多,企業要獲得這些有價值的資源,就必須到官員那里去尋租,而難以通過市場競爭來獲得。而且,官員也會創租,以讓企業來尋。我國的政企關系很不正常,導致稀缺的資源過多地耗費在不能創造財富的尋租上,這是企業的一筆重要成本支出。如果這些尋租成本用在生產上,不僅成本會降低,還會帶來財富的增長。一降一增,企業競爭力會大大提高。

第三,信用和信息成本。我國至今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誠信體系,對失信的懲治力度也很輕微,企業對潛在合作者的信用不了解,需要花很大功夫去了解潛在合作者的信息,否則就容易陷入風險甚至法律訴訟。也就是說,一方面,契約的不完全性很高;另一方面,企業維護契約的成本也很高。應該說,政府在誠信體系建設和信息服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第四,決策成本。中國企業的決策。或者決策權高度集中,決策不科學,決策風險很大;或者是集體決策,責任不清,同樣難以做出科學決策。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貽誤市場機會,或者造成巨大損失,付出慘重代價。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前三個方面的成本都很高,尤其是尋租成本(或者公關成本);對于國有企業來說,突出的成本是決策成本。國企的很多決策,企業負責人不能做主,需要主管機構批準,還需要應對各種各樣的檢查監督,在監督上存在“九龍治水”,企業疲于應付,在企業決策上提心吊膽。在國企內部治理上,一方面,國企董事會戰略決策的責任不能落實到個人,集體承擔責任等于無人承擔責任,使得決策科學性不高;另一方面,董事會和經營者的權責不清晰,尤其是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權責不清晰,董事長過度干預總經理的日常經營決策,甚至代替了總經理的職權,使得總經理的潛能難以發揮出來,經常貽誤市場機會,難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如何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關鍵是依靠立法和執法。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對于民營企業,政府必須放松管制,市場能夠解決的,就交給市場來解決,政府不要干預,只是提供服務。要切斷尋租的土壤,加強產權保護的立法,建立完善的誠信體系,滿足企業對充分信息的需求。對于國有企業,一是解決監督上的“九龍治水”,強化出資人的所有權監督,少插手或不插手企業具體決策。二是通過董事會備忘錄制度,把董事會集體決策的責任落實到個人,通過加大失職的處罰力度,使每個董事都對自己的決策負起責任來,從而解決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問題。三是清晰界定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權責,董事長只是董事會和股東會的召集人,不是公司的“一把手”,只有經營層才有“一把手”,這就是總經理。總經理在遵紀守法和遵守董事會戰略決策的條件下,可以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權,由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總經理的潛能。四是要有較大力度的激勵,要使經營者感到做好企業的收益很大,而做不好企業的成本很高(或責任很大)。

另外,有人提到技術水平低也是中國企業成本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內地入圍500強企業的平均利潤比美國入圍500強的企業低40%;500強中虧損企業65家,僅我國就占了21席。這同樣反映出我國企業過高的成本問題。但實際上,不合理的制度本身就是影響技術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不缺創新人才,缺的是創新動力,而創新動力,尤其是持續的創新動力,來自于制度激勵。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成本 企業 決策 制度 國企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州欧美日韩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va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网站 |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 亚州毛多水多久久 |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