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對策”調研報道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黃明霞)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了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未來,國家將加大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中國人工智能將迎來發展新紀元。這波浪潮能否成為行業新的驅動力?政府和企業又應如何應對?為了找尋答案,5月8日,全國政協“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對策”專題調研組第一站來到了廣東。
網絡圖
調研組剛下飛機便馬上趕往第一個調研點——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這里,他們細細詢問了企業的研發團隊組成,產品應用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的情況。“科研團隊為什么到美國深造而不選擇清華等國內高校?”“企業每年投入在科研上的支出有多少?”“發展人工智能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障礙?”……
廣東省政協委員、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興告訴調研組,從企業角度出發,他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健康養老服務和替代重復枯燥的勞動。為實現從制造向“智”造的轉型,2014年,公司吸引創客式人物原東莞啟帆創始人周偉共同成立廣州啟帆機器人公司,專注于搬運機器人的研發,并取得了多項技術性的突破。
“這與此前所說的‘人力替代’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是低端替代。”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程津培認為對人工智能發展應該有更高的預期。
這一想法與廣東省經信委總工程師神志雄的觀點不謀而合。在5月9日召開的座談會上,廣東省有關部門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了目前廣東發展人工智能的情況。神志雄表示,人工智能將以專用領域的定向智能化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建立以“底層平臺-中層技術-頂層應用”為基本架構的產業生態。其發展的重點領域應該是,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家居、汽車、無人系統、安防、汽車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同時,神志雄也提出了擔心,廣東企業在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數據方面發展飛快,甚至出現了“社會在趕著政府走”的情況。“廣東的網絡沒有問題,市場也可以,關鍵是沒有一條底線,對個人隱私信息進行定位,什么叫違規,什么叫不違規。”他說。
“這給政府和管理都帶來了挑戰。”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陳小婭表示,企業是跟著市場走的,不少企業都在國外設置研發機構,這與我國的高校科研支持力度不夠、行政機制運行低效等都有很大關系。
對此,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蔡木靈認為,應加快構建人工智能生態體系,建議國家加快推進一批人工智能領域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同時加快制定人工智能領域標準化體系,建立并完善基礎共性、互聯互通、行業應用、網絡安全、隱私保護等技術標準,同時加強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
“廣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是走在前列,發展也是很有希望走在前列的。”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張玉臺表示,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科技和產業界競爭熱點,中國應抓住機遇,迎頭而上。他強調,要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及產業發展,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應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培育和監管等方面提前謀劃,整體布局,重點突破,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全國政協 調研 教科文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