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七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七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破解“就業題”:不能忽視民企
去產能,大家往往會將注意力多放在國企上。但實際上,在求解去產能中這一道“就業題”時,民企面臨的困難也是“一點都不少”;同時,作為對經濟發展反映更為迅速的中小型民企來說,還面臨接納職工的“第二重功能”。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就有多位委員呼吁,在政策層面盡量做到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同時幫助民企更好地發揮“吸納”作用。
王玉鎖委員來自民企,自然把發言重心放在了民企身上。
“此輪去產能過程中,民營企業面臨更大壓力。”王玉鎖舉例說,一些能在國企落實的配套政策,在民企卻落地很難。“根據‘內部退養’政策,職工提前5年離崗等待退休期間可獲得相應補助,但大多數民營企業卻很難獨力承擔這筆錢。”
為此,他建議加大定向幫扶力度,通過更有針對性地措施幫助民企職工平穩過渡。
“民企多、損失大。”付志方委員從河北在去產能方面的情況出發,建議出臺對民營企業有關的支持政策,同時針對去產能各行業以及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加強分類指導和分類施策。
在解決“職工去哪兒”層面,全國政協常委徐振寰提出,探索市場化解決就業安置途徑,發展小微企業、個體經濟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拓展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等安置新通道。對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企業進一步加大稅費減免力度。
與他觀點類似,還有不少委員和來自民企的專家建議,出臺鼓勵各類企業吸納去產能職工就業的政策;打破壁壘,充分釋放中小企業吸納再就業的潛力等。
在委員和專家看來,作為企業在去產能、提升效率、提高效益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職工就業再就業歸根結底還要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來解決,對民企給予更多關注和扶持,同時鼓勵其作為主體,發揮職工就業再就業渠道平臺的作用,是破解“就業題”的重要一環。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民企 破解 職工 企業 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