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海峽兩岸開展農村社區發展交流活動
互動增感情 交流促融合
——海峽兩岸農村社區發展交流活動綜述
繁花織錦繡,赤子葉連根。近日,應農業部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邀請,臺灣農村社區干部考察交流團一行18人赴四川成都、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開展“海峽兩岸農村社區發展交流活動”,交流了農村再生和社區營造發展經驗,增進了農村基層民眾情感溝通。考察團團長、臺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常務董事胡興華對此次交流活動贊譽有加。他說:“此次不僅全面感受了四川農村社區翻天覆地的變化,領略了魅力無窮的四川自然文化遺產,還體會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感受祖國壯美河山
參訪團一行不少人已是多次來大陸,也有一些人是首次到訪。于是此次考察交流團特地被安排參觀了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感受了四川自然人文的活力魅力。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望著奔騰澎湃、氣勢磅礴的岷江之水被“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等乖乖“馴服”的壯觀場景,臺胞們無不被這當今世界唯一留存、歷經千年依然發揮作用的水利工程所深深震撼,不住地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臥龍大熊貓研究保護中心,參訪團成員被可愛的大熊貓吃竹筍、玩耍的場景深深吸引,紛紛與大熊貓拍照留念。熊貓憨厚可愛的形象,讓到訪的臺灣同胞感受到此次行程愛意滿滿。來到有“雪山博物館”之稱的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大家立即被眼前雄峻奇異的雪峰、奔騰不息的山間小溪、鮮花盛開的高寒草甸所折服,頻頻拍照,流連忘返,紛紛表示:“祖國大陸的自然山水實在是太美了、太震撼了,看也看不完,拍也拍不夠,以后一定會帶親人朋友再來”。
此次交流活動橫跨成都平原、川西高原6個縣市,圍繞“農村社區發展”主題,每個參觀點位有代表、有特色、有看頭,每次座談交流有收獲、有成效、有感觸,進一步促進了兩岸農村社區的深度交流與融合,拉緊了兩岸的親情紐帶。
共商農村社區發展
去年4月,為鞏固“第三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成果、促進兩岸農村社區發展交流,農業部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成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協會與臺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和臺灣造園景觀學會共同簽訂協議,在成都新津、都江堰、邛崍等6個縣市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示范。
時隔一年后,“海峽兩岸農村社區發展交流座談會”在成都新津召開。來自新津縣永商鎮九蓮村、都江堰市柳街鎮金龍村等6個“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的代表對一年來社區試點工作進行了總結匯報。來自臺灣苗栗縣三灣鄉銅鏡小區、臺中市太平區興隆小區等6位農村社區、農業協會代表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傳統文化挖掘及創意化包裝、一二三產業融合及社區營造”等主題進行了交流演講。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唐忠和臺灣創意美學有限公司執行長徐進發對兩岸社區交流發言進行了點評。
會議對過去一年來在成都開展的農村社區試點示范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盤點,認為各示范村在文創與產業融合、品牌打造與推廣、社區資源挖掘與利用等方面培育出了一批本地特色明顯、鄉土情趣濃郁、令人耳目一新的典型,為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注入了新鮮活力。同時對該項工作進行了研究、動員和部署,要求各區(市)縣要認真學習借鑒臺灣農村建設的先進理念和做法,繼續做好村民培養、三產融合等工作,進一步促進兩岸農村社區發展合作機制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分享農村建設經驗
四川農村社區具有多元化特色,參訪團一行還到“現代都市農村社區、災后重建農村社區、精準扶貧農村社區”等三類處于不同發展水平,具有不同地域、民族特色的農村社區進行參觀體驗、溝通交流。
“原以為我們壢西坪的水果最好,但看過這里,我感覺無論是水果種植規模、種植技術,還是基礎設施配套、現代新村建設,都比我們做得還要棒!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在大邑縣韓場鎮蘭田社區的萬畝葡萄基地,苗栗縣卓蘭鎮壢西坪小區理事長呂淑敏感慨地說。
“在這里能深深地感受到當地政府的用心,他們不僅為老百姓蓋了房、修了路,還幫助帶動產業發展,老百姓是真富起來了。”來到小金縣精準扶貧社區木蘭村,望著遍山紅通通的蘋果、新建的藏式民房,苗栗縣三灣鄉銅鏡小區總干事林秀英羨慕地伸出了大拇指贊嘆。
大部分參訪團成員都經歷過“9·21臺灣地震”,在參觀汶川震中紀念館、映秀地震遺址時,參訪團一行表情凝重,久久難以釋懷。來到水磨鎮,望著從廢墟中煥然新生的水磨羌城、禪壽老街,大家嘖嘖驚嘆“大陸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的速度和效率實在是太快了,這些都是臺灣難以比擬的”。
在小金縣沃日鎮座談會上,參訪團成員圍繞“立體農業發展、道路交通改善、網絡提升、宣傳營銷”等對該縣提出了意見與建議,臺灣創意美學有限公司執行長徐進發結合小金縣農業產業定位、發展策略等問題詳細指導。與會的當地代表紛紛表示,臺灣同胞的意見建議都十分務實中肯、接地氣,希望進一步加大兩岸農業合作交流。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兩岸 農村 社區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