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從甘肅會寧到江蘇鹽城 大學生社會實踐千里賣西瓜
大學生社會實踐千里賣西瓜
兩萬斤西瓜,從甘肅會寧到江蘇鹽城,36個小時,“押車人”是鹽城工學院紡織專業大三學生趙志弘。這是他今年暑假的一次特別“社會實踐”。
1年前,趙志弘看到老家甘肅會寧的“沙田瓜”滯銷,而鹽城對西瓜的需求量很大,他就萌生了把甘肅西瓜賣到江蘇的想法,并對鹽城的多個水果市場做了調查。
趙志弘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沒想到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對。家里人怕他太辛苦,趙志弘卻不甘心,拗著“牛脾氣”。
貨車停在西瓜地頭,他戴上草帽,穿著短袖,披著一件防曬衣,開始奔波在瓜地里。聽說要把西瓜運到江蘇去,瓜農們驚訝不已,原來他們的西瓜最遠運到1000多公里外的成都。
看瓜、過磅秤、算賬,幾萬斤西瓜在中午前“倒騰”完畢,為了保證新鮮,貨車必須馬上出發前往1800公里外的鹽城。
從會寧到鹽城,趙志弘坐火車需要27個小時。現在36個小時車程確實折磨人。深夜在服務區小憩,趙志弘看到來來往往停靠的大小貨車、汽車,他真切地體會到人生不易。他發了一條朋友圈:“不受千般苦,怎渡萬重災?”
第二天深夜10點多,貨車到達鹽城。第三天凌晨兩點半,趙志弘趕到鹽城某批發市場時,市場內已經人頭攢動,電瓶車、三輪車川流不息。如果不是因為賣瓜,趙志弘可能沒有機會這么早來到批發市場。“透過那一個個身影,我似乎看到了無數個家庭的希望和無數個努力打拼的故事。”到第四天凌晨,趙志弘與合伙人、朋友三人搬(賣)完了兩萬斤西瓜。
有人質疑產地,畢竟“沙田瓜”雖有名,但沒聽過這瓜來過鹽城。趙志弘的策略是“嘗嘗”,“只要吃過就知道,口感不一樣”。
第一批“試試市場”的西瓜,竟為之后的兩批帶來了回頭客。趙志弘的“沙田瓜”越賣越順。之后的兩批,每批6萬斤,都是兩天就賣完了。10天時間,他共賣出70噸甘肅“沙田瓜”。
但故事遠沒有結束。
8月2日,有媒體報道了趙志弘的“賣瓜事跡”。讓他沒想到的是,報道引起了江蘇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的注意。“36小時車程,司機只休息了3個多小時”出現在報道中。
8月3日上午,江蘇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趙志弘艱苦創業的行為予以肯定和贊賞,但同時發現他的行為構成了違法行車。“因為有規定,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應當停車休息,停車休息時間不得少于20分鐘,可這名司機嚴重違反該規定,我們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更是希望其他人可以引以為戒,不要疲勞駕駛。”
8月3日下午,鹽城交警在網上發表公開信,先是贊揚其響應國家政策,自主創業,對于這種堅持不懈的信念,堅韌不拔的品格和對事業的滿腔熱情表示欽佩,同時提醒其在創業過程應謹記交通安全。
公開信一發,網上一片叫好。網友紛紛點贊稱,“創業可嘉,安全莫忘”“愛心交警、勵志學生,滿滿的正能量”“這是我看到的,最讓我感到有心的執法,為鹽城交警點贊。”
看到交警暖心的提醒,趙志弘內心很慚愧,第一時間寫了一封信作公開回應。8月4日凌晨,他把回信發在網上,希望其他人能引以為戒,“感謝交警體貼入微的關心,我一定謹記教誨,注意交通安全,爭作知法守法的好學生。”
趙志弘說,這次意外被交警點名,也是他此次社會實踐的意外收獲。這個“插曲”讓他反思,“追求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安全,以及大學生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 通訊員 張慧)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