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要聞聚焦 要聞聚焦

使命擔當:“三個著力”的湖南答卷

2017年08月30日 10:08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代表團參加審議,要求湖南“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殷殷囑托,拳拳期盼。

以此為指引,湖南正在書寫著怎樣的答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好攻堅戰,更添新動力

熬過最難的日子,華菱集團的“腰桿”再次挺直。

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華菱集團實現利潤7.24億元。其中,華菱鋼鐵一季度凈利潤3.08億元,同比增長137.78%——在鋼鐵主營業務連續虧損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一場難能可貴的“翻身仗”。

經濟結構的坡與坎,湖南繞不開。有專家指出,湖南經濟結構存在“中高端產品嚴重供不應求、中低端產品嚴重供大于求”以及消費品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現實,應從供應側入手,精準發力。

一場“固本培元”式的深層次改革,在三湘大地展開。

聚焦“結構性”,打好攻堅戰。省委書記杜家毫巧用五個成語解釋五大任務:去產能,要“去粗取精”;去庫存,要“旁敲側擊”,把房地產去庫存和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結合起來;去杠桿,要“化險為夷”,通過置換債務,降低利息成本;降成本,要讓企業“輕裝上陣”;補短板,要“揚長避短”,在發展中補齊湖南經濟的四塊短板。

一年多過去,任務完成,不打折扣。

去產能全面完成。2016年,湖南淘汰鋼鐵產能50萬噸,去煤炭產能2073萬噸。

去庫存大步推進。2016年底,湖南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下降12.3%,比上年末減少408.1萬平方米。

去杠桿風險可控。2016年末,全省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29.4億元,不良貸款率1.92%,分別比2016年初下降18.55億元和0.34個百分點。

降成本真刀實槍。去年全省非行政許可全部取消,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37項,投資項目報建審批減少23項,規模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的成本下降0.1元。

補短板多點發力。縣域經濟、非公經濟、開放型經濟和金融服務業“四塊短板”,不同程度地拉長。今年1至6月,全省完成進口額同比增長67.5%,增幅居全國第三。

跳出“五大任務”,湖南的決策層仍有更深思考:中央的殷殷囑托,對于湖南而言,有何特別期待?

湖南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秦國文認為,湖南地處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使命特殊——在新一輪改革中,湖南如何闖出獨特路徑,為發展注入可持續動力?

過去只有單純建筑用鋼的婁底市,如今把緊固件賣出了國門,把汽車板材送入了東風和北汽,把無縫鋼管賣給了中石油和美孚公司。小至一組產品,大到一個產業,湖南在加減進退的改革辯證法中,發展路徑愈發清晰。

一手抓產能退出和僵尸企業清理,一手做強市場主體。去年底,湖南發布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行動計劃,涵蓋20個世界前沿、湖南特色的工業產業,目標就是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保障和改善民生

謀劃見真章,細處下功夫

前不久,一部聚焦脫貧攻堅一線的新聞專題大片,在湖南熱播,片名鏗鏘有力又意味深長——《為了人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工作目標對接人民期盼,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責任擔當。

擺脫貧困,是民生之底線。

30多歲就扣上貧困戶的帽子,郴州市蘇仙區飛天山鎮兩江口瑤族村村民李春雖不甘心,卻又幾多無奈。

父親因癌癥去世,欠下數萬元外債,母親體弱多病,離不開家人照顧,一家5口人,李春是唯一的收入來源。出路在哪?

兩江口村多竹林,家家戶戶都會傳統蒸餾釀酒工藝。駐村扶貧工作隊深入調研,看到了發展竹筒酒產業的機會。工作隊為李春聯系南下福建,學習制作工藝,學成歸來,幾經試驗,第一批100筒竹筒酒,賣出每筒100元的高價,第二年生產1300筒又銷售一空。外力幫扶加自力更生,李春徹底告別貧困。

2012年,湖南貧困人口尚有767萬,貧困發生率13.4%,全國15個連片特困地區,湖南就有兩個。5年來,湖南每年減貧人口過百萬,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腳踏實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諾言。

制定規劃,政策傾斜,資金保障,任務分解,脫貧攻堅越向縱深推進,越需要啃硬骨頭的決心氣魄和扎實作風。今年,湖南在全省開展“三走遍三簽字”,要求省市縣黨政主要領導走訪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對脫貧退出層層負責、層層把關。

抓民生,既要有底線思維,又要有頂層謀劃。這些年,湖南在民生領域的投入只增不減,2016年,湖南全省涉及民生財政支出占比達70%。今年上半年,全省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2704.37億元,同比增長25.3%。

每年的全省兩會上,湖南省政府“為民辦實事”清單總會如期與全省人民見面。“結合精準扶貧,改造農村危房16萬戶,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120萬人,搬遷安置特困移民3萬人;提質改造農村公路800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安保設施建設1萬公里;新增城鎮就業70萬人……”今年的清單樣樣清晰具體,接受全省人民監督。

抓民生,既要大局謀劃,更要細處著力。省委書記杜家毫在多個場合強調“微建設”“微服務”,落腳點就是群眾的獲得感。溆浦縣舒溶溪鄉竹坡坳村,地處石灰巖地區,是有名的缺水村。今年春節前,村里安全飲水項目竣工,1100余名村民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今年過年,喝的水都是甜的。”村民楊啟連打心眼里高興。

農業現代化

讓多的更優,讓好的更強

第一水稻生產大省,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間斷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的兩個省份之一,生豬、油茶、油菜、蔬菜等產量居全國前列……在我國的農業版圖上,湖南地位特殊而重要。

“湖南是個農業大省,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以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農村民生方面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有代表性。”湖南省農委主任劉宗林說。

湖南的農業現代化怎么推進?

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路徑: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為目標,以三個“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創新方法,強化措施,著力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多的不好,好的不多——農業結構上的矛盾,多年困擾湖南,阻礙湖南農業從大到強、從大到優。劉宗林告訴記者,近年來,湖南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調精區域結構、調優主導產業、調強地方特色產品,啟動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區”劃定工作。

據統計,今年湖南早稻種植面積2074.7萬畝,同比減少56.1萬畝;中稻1849.3萬畝,增加40萬畝;發展高檔優質稻1000萬畝,增加300萬畝;改造與新擴水果49.5萬畝、茶葉21.9萬畝,高效經濟作物面積穩中有增。

以市場為導向,離不開市場主體的培育。重點扶持100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10000個家庭農場——湖南重點推進的“百企千社萬戶”現代農業發展工程,讓傳統經營模式下的農業散戶,搭上了市場化的快車,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茁壯成長。

從最初的蔬菜供應基地,到農產品加工的產業鏈延伸,再到休閑農業的功能拓展,湖南湘都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花樣翻新”,成為湖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軌跡的一個縮影。

在“百企千社萬戶”工程推動下,湖南農產品加工短板不斷補強,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6萬家,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7160億元,同比增長14%;八成以上農業企業與農戶建立訂單,五成以上農業企業自建生產基地,共連接基地面積8700多萬畝,帶動農戶950多萬戶。“三產融合”的大趨勢下,湖南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1.7萬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0.6億元,增長13.3%。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使命擔當 “三個著力” 湖南答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范冰冰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 色婷婷色偷偷色天堂 | 亚洲国产AⅤ久久综合 | 一伊人久久香线蕉综合 | 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