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改善兩岸關系才是主流民意
今年是兩岸開放交流30周年,兩岸關系從過去的敵對與不相往來,發展到如今的緊密相連,經貿文化交流如火如荼,在馬英九時代更是全面啟動了官方交流。只可惜蔡當局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并對兩岸關系定位問題始終回避,導致兩岸官方互動停擺,民間交流也受到沖擊,兩岸關系再度跌入冰點。
面對僵局,蔡英文多以民意支持為擋箭牌,自認為“維持現狀”是主流民意,始終不肯調整兩岸政策基調,任由兩岸關系惡化。
正因為兩岸關系凍結,也使得兩岸之間人民的情感受到影響。在兩岸交流30年后的今天,之所以落入如此窘境,必須審思慎擇。
據島內最新民調顯示,有逾74%的民眾認為大陸對臺灣發展的重要性在不斷增加,若以年齡交叉分析則可發現,“20至29歲”的族群有83.6%認為重要性增加,而“30至39歲”認為有增加的比例更是高達85.7%,這也就意味著,年輕族群更看重大陸對臺灣的重要性,因而也就代表了未來的發展趨勢,蔡當局的所作所為顯然既不符合主流意見,更是逆歷史潮流而動。
即便是泛綠選民,也有60.5%的人認為大陸對臺經濟發展重要性增加,中立選民則有70.1%認為有增加,換句話說,蔡當局若不改弦更張,將會出現基本盤失守和中間選民流失的風險。
事實上,民眾對當局的無所作為已經出現不滿情緒。民調顯示,認為兩岸互動善意有增加的比例僅42%,認為有減少的則是47%。因此,有73%的受訪者表示贊成臺當局應調整兩岸政策以改善兩岸關系,而這幾乎是跨年齡層、跨黨派意見的普遍態度。顯而易見,支持兩岸關系健康可持續發展才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蔡當局若真心重視民意,就應該嚴肅對待民意的真實表達,而不是繼續做不符合事實的曲解。
蔡英文必須認識到,兩岸關系就是臺灣解決發展問題和內部矛盾的核心問題。蔡英文只有正面處理兩岸關系的政治定位,終結“去中國化”的政治操作,才能讓臺灣社會不至于在無盡的內耗中沉淪。也唯有這樣,兩岸交流才不至于因為政治障礙而停滯不前,兩岸經貿文化合作才有可能回歸正常軌道。
臺灣民眾應該有獨立判斷的能力,不能任由政治人物操弄,應該充分展現對兩岸關系改善的支持態度,對蔡英文當局施加實實在在的壓力,要求其改弦更張,放棄炒作兩岸糾紛來獲取政治利益的幻想,從而讓兩岸關系重回健康發展的正常軌道中來,如此才是造福臺灣民眾的正確選擇。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兩岸關系 民意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