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胡衛:提升治理能力,打造百年名校
前,隨著全國人大常委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民辦教育新法新政的頒布,我國民辦教育事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期。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出臺,引發廣泛熱議。由于我國民辦教育拓荒者多是白手起家,大多數民辦學校是投資辦學,改革開放近40年來,民辦教育界涌現出一批高質量、有特色的民辦學校和有理想有情懷的民辦教育家,故此,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文件對接下來民辦教育發展亦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帶來諸多啟示。
凝練辦學理念,堅守價值取向。
民辦學校存在的價值,在于除公辦教育之外,提供一種選擇和補充,這就意味著,民辦學校發展到今天,必須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民辦學校的特色,是學校辦學理念和價值觀的直觀表現,是其基于自身定位和發展目標,在了解教育市場需要和教育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集中學校資源,為社會提供選擇性教育資源的實踐探索過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民辦教育定位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這既是對我國民辦教育發展歷程的高度肯定,也賦予了民辦學校重大的歷史使命。凝練辦學理念、堅守價值取向、堅持特色發展是提升學校競爭力和推動學??沙掷m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學校辦學思路與風貌的獨特呈現,同時也是一所學校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優勢所在。
隨著老百姓教育需求的變化,民辦學校開始主動調整自己的資源供給方式。一是從量性供給向質性供給轉變,也就是從外延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二是從低端供給向高端供給轉變,力爭從原來的補充性資源向優質特色資源轉變。三是從單一性資源向多元性資源轉變,滿足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多元需要。目前這一資源調整和轉型過程還在進行中,民辦學校的發展已開始呈現出差異化的特征。而正是這種差異化的資源供給方式,使民辦學校開始逐漸走出與公辦學校同質化發展的道路,與公辦學校展開了錯位發展,因此,民辦學校的特有的辦學理念和價值取向對于下一階段的民辦學校發展而言,尤為重要。
堅定非營利道路,打造百年名校。
民辦學校的成功,必定離不開辦學者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新民促法對營利性辦學和非營利性辦學進行了區分,這是一個重大突破,也是為吸引不同辦學者進入民辦教育領域開放了平臺。但是與企業不同,教育本身具有社會公益性質,不管營利還是非營利,公辦還是民辦,都承載著為國家、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培養人才的重任,都是國家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學至高中,在學生成長的最重要的階段,民辦教育的辦學者應該堅持學校的公益屬性,自覺樹立崇高理想信念、自覺堅持黨的領導,依法合規經營,矢志打造造福一方的優質學校,以百年名校為目標,不斷為當地百姓提供高水準的教育。擔當起服務黨、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重任。
放眼海內外,百年名??梢允敲褶k的,但一定是非營利性的,無論是英國的伊頓公學、哈羅公學、溫徹斯特公學,還是美國的哈佛、耶魯、斯坦福大學,無不是以基金會、財團投資舉辦的非營利性學校。百年名校是歷史傳統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是名師、名人、名校的交相輝映,建設百年名校需要專注的情感,執著的精神,堅守的品質。對于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而言,創建百年名校是一個難得的歷史契機,應進一步排除雜念,保持定力,“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堅定走非營利發展道路,為打造百年名校砥礪前行。
提升課程教學競爭力,不斷追求卓越。
特色是民辦學校的生命。在辦學理念方面,民辦學校以先進性、科學性和獨特性為特色。在辦學定位上,民辦學校是以“差異化辦學,滿足社會多樣化教育需求”為核心價值追求的。無論學校特色如何,把辦學理念轉變成學生現實的發展的是學校的課程與教學,學校特色打造的過程,也是學校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
根據現有的民辦學校辦學定位研究,無論是為普通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滿足特殊人群如外籍兒童的教育需求,以及為需要出國的學生提供預備教育等類型,都需要聚焦在學校的課程建設上。我國民辦教育發展在經歷快速規模發展后進入內涵建設新階段,亟須進一步打造民校課程教學的核心競爭力,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建立具有學校特點、中國特色、世界標準的質量體系。
在進行課程的建設的過程中,民辦學校的體制、機制優勢有所顯現,在部分學段、部分區域開始成為權威性資源,成為我國教育資源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國民辦教育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現。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民辦教育品牌開始出現,“以質取勝”的意識深入人心,以工匠精神保證教學質量、效用和信譽必定成為民辦教育,特別是優秀民辦教育不斷追求的未來發展趨勢。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從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上海學生在PISA測試閱讀、數學和科學三方面蟬聯榜首,英國教育部宣布數學課課堂上采用“上海模式”,也都印證著這一發展趨勢。
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培養新生代民辦學校校長。
校長不僅是民辦學校行政管理的領導者,更是學校的靈魂和引領者。民辦學校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模式,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的校長隊伍。中國的民辦教育已經發展了20多年,最早一批的民辦教育拓荒者,或來自于公辦學校退休校長,或來自于科研機構,他們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為中國民辦教育的初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時至今日,如何進一步強化民校校長隊伍建設,吸引和培養代代相傳的有理想、懂教育、扎根民校實踐的教育家校長,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使命。
時至今日,一方面,發揮老一輩民辦教育開拓者不懈追求的傳統,傳承有定力、能創造、肯擔當、講誠信的民辦教育家精神,弘揚艱苦奮斗,專注品質,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進一步加強民辦校長隊伍的能力建設,倡導教育家辦學,對促進民辦學校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意義重大。另一方面,政府與社會要為教育家成長提供適宜的土壤和條件,保障辦學自主權,不斷吸引優秀的、年輕的、有教育創新能力的教育管理人才加入民辦教育的隊伍,同時做好規劃引領,加快健全民辦校長的培訓體系,支持高校、研究機構、行業協會開展精準的理論和實踐培訓,搭建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培育一批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教育理念先進、領導能力出色的教育家型校長。
提升民辦學校治理能力,建立現代學校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化解決方案也開始成為黨中央的一大主張。在民辦學校這個領域,進行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民辦學校管理機制,提升各個不同類型的民辦學校的治理能力,才能為民辦學校健康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基礎。
民辦學校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是學校有效治理的結果。民辦學校屬于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如果建立起投資方、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的學校治理系統,建立科學合理、運轉有序、自我約束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實現民辦學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外部,國家需要營造好保護民辦教育合法權益等法治環境,讓資源按照市場導向配置流入民辦學校,營造尊重民辦教育的社會氛圍。更重要的是,在民辦學校內部,明確學校管理方與學校創辦方之間的責任、權利關系,加強民辦學校章程建設,完善學校董事會構成,健全黨組織參與決策制度,建立“董事會領導、校行政執行、黨委政治核心、監事會監督、教職工民主管理”五位一體、符合自身特點的法人治理結構。只有民辦學校各自做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才能合起來更強。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上海中華職教社專職副主任)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民辦學校 民辦 學校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