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陜西省政協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熱議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引起各界的熱切關注。10月28日,出席省十一屆政協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的省政協常委結合學習十九大精神的最新體會,圍繞“堅定文化自信,做大做強陜西文化產業”展開熱烈討論。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境內分布著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大量歷史文化遺存。我們有責任也有條件利用好這些極具特色的文化資源,推出一批具有戰略意義、能夠充分體現陜西文化核心價值、彰顯民族文化自信的大型文化建設項目,做大做強我省文化產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張玉明說。他建議,通過在陜西創建中國考古研究中心、陜西國學研究中心、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中國旅游商品研發基地等四大文化項目,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針對十九大報告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的要求,省政協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雷濤說:“我省各類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完全具備打造旅游精品的潛質,但相關產業研發較弱,文化旅游產品層次較低,景區大多還局限于‘門票經濟’。”他建議,突破地域、部門、行業和所有制壁壘,從戰略高度編制文化旅游規劃,加強大文化、大旅游、大產業格局的建設與實施;無論是旅游產品還是演出項目,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門票上,應努力打造產業鏈條,形成主業帶動、多業并舉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民建省委會企業委員會主任王湧說:“創新發展是我省文化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文化業態創新,加快以文化創意為核心,依托數字技術進行數字文化產業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以新增優勢文化產品和服務擠出過剩供給,以市場之手淘汰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和‘文化房產’項目。”
渭南市副市長高潔認為,我省文化產業高端人才短缺,缺乏真正懂文化、善經營、會管理的復合型專業技術和文化創意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她建議,營造寬松的文化環境,從落戶、住房、獎勵激勵等入手,加大對創意新、信息技術精、管理能力強的復合型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昝林森建議,積極搭建陜西文化產業產、學、研平臺,以陜西文化產業教育界、研究界為主體,成立陜西省文化產業學會,推動文化產業邁向獨立學科,加強各界互動交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文化 產業 自信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