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九九重陽 繪畫作品中的重陽節是什么樣

2017年10月30日 18:40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編者按:中國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也是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之一。重陽節的叫法很多,按日子說叫“重陽節”、“重九節”;按風俗說又常常被人稱為“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老人節”等。唐代以后,重陽節逐漸成為文人雅士聚會飲酒、賞菊、繪畫、吟詩的日子。古往今來以重陽為題材的繪畫流傳下來的不少,繪畫中的重陽節是什么樣的呢?

重陽登高 游玩觀景令人心曠神怡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登高則成為中國詩畫家門熱愛的題材。例如石濤的《重陽登高圖》、張大千的《重陽登高圖》等就是以此為題材繪制而成。

《重陽登高圖》,清,石濤繪, 紙本,縱99.5cm,橫49.5cm。

題識:重陽無雨懶登高,筆寫蒼興自豪笑煞當時梅道者改將濃墨搨枯焦山,丁子九日清湘石濤濟道人漫設于青溪。

徐邦達為此幅作品題了邊跋:喬木蒙叢羅列高,衡門獨立興猶豪。群峰點點看蒼潤,濃墨沙彌筆豈焦。和畫中大滌子自題詩元韻。畫作于清康熙廿三年甲子,道人時年四十又三歲,師梅沙彌,墨法濃潤而不枯焦。可喜爰也,友人攜示屬題。一九九八年夏,東海徐邦達并記于白下門。

《重陽登高圖》,近現代,張大千繪,紙本,設色,縱84厘米,橫37厘米。

張大千所作的《重陽登高圖》畫面上山峰巍峨,重巒疊嶂,廟宇莊嚴,風景獨特。此畫作構圖嚴謹,視野開闊,筆墨華滋,氣勢磅礴,以宇宙之大、莫過我心的氣魄,成功地表現出關隴山水的雄偉挺拔及石骨堅凝的特質,表現了畫家在重陽佳節時登高望遠和懷念友人,并有濃厚的生活情趣。 

圖中左側山頭有一位古裝老人,正站立于一巨大盤石之上,似登高望遠,極目遠眺右側山巒上那蜿蜒曲析的山路和層層疊疊的石階,似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而畫面右側,危崖陡然升起,略呈左傾態勢,峻峰聳立,直入云際。峰巒上山體堅凝,石色青黛。再高處是絕壁險峰,林木蒼翠,似有無限風光,凝聚于其間。兩山之間,是金碧輝煌的樓臺、廟宇,掩映于古樹長松之下。置身其間,頓覺天高地廣,宇宙浩瀚,萬千風物盡收眼底。這種登高望遠,懷念親友的情感在題詩和落款中有明確的記述:“書來為說濟南事,苦憶關家兄弟賢,正是鵲華好秋色,明湖聽曲更何年?” 

重陽賞菊 宮廷內外皆流行

重陽節賞菊、飲菊花酒也極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陽節又稱“菊花節”。畫家們也常常以重陽賞菊為題材繪制作品。在清廷畫家陳枚的《月曼清游圖》冊中,再現了宮廷嬪妃們九月主要活動就是重陽賞菊,還有張同曾的《菊花圖》等都是這一題材的繪畫作品。

《月曼清游圖》之“重陽賞菊”,清,陳枚繪,絹本,設色,縱37cm,橫31.8cm。

《月曼清游圖》冊描繪的是宮廷賓妃們一年12個月的深宮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楊柳蕩千”、三月“閑亭對弈”、四月“庭院觀花”……九月“重陽賞菊”……十二月“踏雪尋詩”。陳枚通過十二幅生動的畫面體現宮廷生活與民間生活的密切關聯。嬪妃們的活動內容,在民間生活中均習以為常。

此圖所繪人物造型生動準確,筆致工細嚴謹。圖中樓臺房室建筑采用西洋焦點透視法繪成,根據圖中透視線斜度的變化,加強了平面畫幅的立體、縱深效果,在有限的畫面上擴展出無線的空間。

《菊花圖》,清,張同曾繪,絹本設色,縱40cm,橫55厘米。

《菊花圖》繪粉、黃、白、紫四色折枝菊花。用筆工整,設色秀雅。自題仿惲壽平之法,仍有鉤勒之筆,畫面清雋娟麗。尤其白菊直接以絹為底,鉛白勾畫,顯得晶瑩剔透,別有神韻。圖繪秋菊滿幅,繁簇似錦,爭奇斗艷,生機勃勃,表現出秋菊傲霜的品格。此畫用筆勁健灑脫,菊花結構縝密,設色淡雅,滿紙菊花一氣呵成。 

重陽聚會 喝酒吟詩憶兄弟

唐代以后,重陽節逐漸成為文人雅士聚會飲酒,賞菊、繪畫、吟詩的日子。出現了大量吟詠重陽節的詩詞,以及以重陽節為題材的繪畫。其中最廣為人傳頌的千古名句有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清代畫家石濤也以此詩為引創作了《王摩詰詩意圖》。畫中,兩們友人席地而坐,面對著窗外的園子,遠處的高山,喝著酒拉著家常,回憶著遠方兄弟。

《王摩詰詩意圖》,清,石濤繪,紙本,設色。

原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寫此圖乃借詩吐納思鄉之情,山凹幽深的筆致,伴隨著清和的悠悠微風,雖隱至于空谷山林之中,然每逢重陽佳節到來之時,心中總是涌起對遠方親朋故友的思念。可以看出,上人雖隱逸空門,但思想內在的感情還是非常豐富的。款落“王維《九日憶山中兄弟作》,余以范寬筆意寫之。清湘濟”。鈐白文“老濤”“苦瓜”兩枚印。兩幅詩意畫中,楚江寬廣無際的浩浩江水,營造了畫家內在的廣闊心胸;山中清澈寧靜的梵古之音,讓靈動真實的筆墨更具震撼力。

寺院小聚: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全圖

重陽吃糕 寓意步步登高

除了飲酒、賞菊、登高外,吃重陽糕也是重陽節的一大習俗。因“糕”與“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到了宋朝,人們過重陽節時,除了要互相饋送重陽糕外,對于重陽糕的裝扮也多有講究。據《夢梁錄》卷5《九月》記載,重陽節人們把米粉用糖水和勻,做成米糕,上籠蒸熟,出籠后,在頂上插一面小旗幟,端著給鄰居家送過去。為什么要插旗?不是為了好吃,只是為了好看。當然,除插旗外,重陽糕還有別的裝扮,南宋三大將領之一的張俊重陽節送給宋高宗的糕點就是把它們扎成假山和盆景的樣子。

到明代,九月重陽節這一天,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重陽節,忙忙碌碌,各位網友別忘了給老人捎個問候,祝長輩們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編輯:楊嵐

關鍵詞:重陽節 重陽 繪畫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亚洲激情网五月婷婷久久 | 一区二区人妖视频网 |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 丝袜屁股在线国产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电影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