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助力脫貧攻堅貢獻上海力量
金秋時節,記者來到上海市對口支援的喀什地區莎車、澤普、葉城和巴楚四縣采訪,看到了諸多喜人景象:越來越多的村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進入了當地企業打工,再加上蓬勃發展的庭院經濟、特色產業,許多當地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立足小庭院做好脫貧大文章
上海市大力幫助喀什地區受援四縣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建設,積極整合援疆資金,多渠道、多方式支持小果園、小藤架、小菜園、小禽舍、小棚圈“五小工程”建設,助推貧困家庭脫貧增收。立足小庭院做出大文章,通過發展庭院經濟,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脫貧奔小康。
在莎車縣塔尕爾其鄉古勒巴格村,記者看到,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除了幫助增收的小菜園、小果園等之外,還有各自特有的小產業。村民艾散·吾舒爾去年搬進了嶄新的安居富民房。在上海援疆資金的幫扶下,今年5月開始,艾散在家里搞起了面條加工作坊,銷往鄰近村莊和縣城,每月利潤五六千元。艾散說,接下來他要再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更多人一起就業。
巴楚縣利用上海援疆資金為貧困戶每戶提供一萬元庭院經濟發展補助,該縣瓊庫爾恰克鄉阿克托格拉克村村民塔吉古麗·買丁說:“我的小院里種了兩個大棚的西紅柿和豇豆,除了自己吃,還能拿去賣。這樣算下來,一年可以省下好幾千元錢。”
葉城縣依提木孔鄉塔勒克村的麥泥沙·尼扎木丁原先是典型的貧困戶。這兩年,村里的老果園在上海援疆力量支持下進行了改造,土地被分配給村民,發展大棚高效種植農業。麥泥沙家有6個大棚的西紅柿,每個棚平均有8000元收入,每年可以給她家里帶來兩三萬元的純收入,加上養鴿子等副業的收入,麥泥沙家的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發展特色產業助力精準脫貧
上海援疆干部,巴楚縣委常委、副縣長嚴布衣已連續4年援疆。在上一批援疆過程中,嚴布衣“慧眼識瓜”,把沙漠邊緣“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庫克拜熱瓜”取了新名“巴楚留香瓜”,并和阿里巴巴等多家電商合作,線上線下并進,迅速叫響了“巴楚留香瓜”品牌。2016年“巴楚留香瓜”僅在淘寶網就銷售了一萬多箱,當地收購價較前兩年上漲近一倍,參與的農戶每戶增收3000元至5000元不等。
今年,在巴楚縣沙漠邊沿建造的100畝連棟大棚“天貓沙漠蜜洲農場”投入使用,當地首批“留香瓜”已于10月中旬上市。在未來3年里,“天貓沙漠蜜洲農場”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吸引越來越多的本地年輕人投身現代種植業中。為配合標準化種植“留香瓜”的田間管理,當地組建的“巴楚留香瓜技術服務隊”已服務附近50多名貧困瓜農。36歲的艾尼瓦爾·哈德爾夫妻倆原先在家務農,沒有穩定收入,加入科技服務隊后兩人每個月收入7000多元。
在葉城縣江格勒斯鄉與恰其庫木管理區交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一處人造的綠洲——葉城天地福澤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這里不僅綠樹成蔭,還有紅棗、蘋果、枸杞等8000多畝經濟作物。該公司負責人朱文光告訴記者,8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這里是塊值得開發的土地。從2010年起,朱文光帶領團隊來到這里種樹、打井,修建倉庫、廠房等,建設節水灌溉設施,修建員工住房,架設了26公里10千伏高壓線路,陸續修出了45公里的道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朱文光逐步栽種下的45萬棵白楊樹,如今最高的長到了25米,有效阻擋風沙侵襲。
朱文光現在很欣慰:“這片處在沙漠邊緣的生態農場,氣候改善了,紅棗掛滿樹,枸杞又紅又大,農作物長勢很好,每年有3000多萬元的毛收入。”
如今,朱文光的公司每年要雇傭當地農民兩三百人,平均每人每月能拿到2500元以上的工資,帶動不少家庭脫貧致富。
上海援疆干部、葉城縣經信委副主任兼商務局副局長林必德告訴記者,在今年4月進行的農村電子商務調研中,朱文光的公司被列為上海援疆重點支持企業。目前,上海援疆干部已幫助該公司與10多家線上線下知名品牌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關系,公司今年將對外銷售優質紅棗、枸杞、核桃1萬多噸。此外,上海產業援疆促進就業專項資金將給予在沙漠農場打工的維吾爾族農民每人每月400元到600元的補貼,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帶動當地群眾家門口就業
周紅是葉城縣斯洛爾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幾年前,她在上海援疆干部的牽線搭橋下,只身一人來到葉城縣投資創業。
在公司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周紅鼓勵公司的維吾爾族員工學技能、學國語,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強其愛國愛黨和勤勞致富的意識。周紅公司的很多維吾爾族工人都住上了安居富民房、買了小汽車,過上了幸福生活。
9月底的一天,記者來到葉城縣斯洛爾照明公司的生產車間,發現這里熱火朝天,到處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年輕的麥麥提依明·艾麥爾說,他在該公司工作4年多,從一個什么都不會的農民,成為擁有電工證的熟練工人,每月工資3300元,蓋了新房子,買了小汽車,有了存款,家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門口就業真是太好了,收入也不錯,我要好好地工作。”麥麥提依明說。
旅游援疆助農增收
巴楚、莎車、澤普和葉城四縣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如何推動南疆旅游產業發展,增加當地人的就業機會,實現增收致富,也是上海援疆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一批批上海援疆干部的努力下,澤普縣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成功申創為國家5A級景區后,景區內原來的74戶居民繼續留在景區,不遷一戶一人,家家戶戶從事景區旅游業,人均收入從不到2000元增加到1.2萬元。
正在申創國家5A級景區的巴楚縣紅海景區,硬件和軟件正在加快升級。在上海援疆力量的幫助下,紅海景區已實現直接就業216人,都是附近村里的貧困戶,還有40多個民間藝人在景區內靠展示非遺文化、表演等創收。66歲的景區土陶坊手工藝人買買提·阿吉說,他家里三代人都做陶藝,來景區后有了穩定收入。“景區免費提供材料,我們只要出手藝,就能拿到3000多元工資。”此外,紅海景區還帶動了周邊600多戶農民增收,他們把種植的蔬菜糧食、養殖的牲畜等農副產品供應給景區。
上海市第九批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喀什地委副書記楊崢說:“上海對口支援的喀什地區四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辱使命,堅決助力受援地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全力支持受援地同步實現全面小康。”(文/覃超祥)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上海 援疆 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