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沒有別人蹚路也能走
在不久前發布的最新一期超級計算機TOP500排名中,“神威·太湖之光”再次折桂,實現四連冠。取得如此驕人成績,我國自主研發的眾核處理器功不可沒。
此前,“天河二號”連續六度稱雄,但它的中央處理器以國外產品為主。中國在超算上的異軍突起,直接導致國外對我國實施高端芯片禁售。少了國外芯片,很多人認為,中國的超算恐難繼續領先。然而,我國科研人員迎難而上,自主研發出運算效率更好、能耗更低的芯片,不僅助推“神威·太湖之光”強勢登頂,更實現了超算芯片關鍵技術的跨越。
起步晚、起點低,產業鏈條薄弱,我國在芯片、基礎軟件等關鍵技術上與國外差距較大,但這并不代表不能有所作為。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物聯網技術、智能汽車和機器人等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但是,有機會也得敢于爭取,勇于創新,否則只能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
長期以來,我國科技以跟蹤和模仿為主。選擇科研方向時,喜歡看看國外有沒有做過;研發新產品時,也習慣查查國外有沒有類似產品。似乎有了參照,就上了一道保險。這樣雖然可能避免走一些彎路,卻也讓科研價值打了折扣。不自覺地在別人劃定的圈圈中打轉,久而久之,在一些領域就會形成思維慣性和惰性,最終挫傷的是我們自己的創新自信。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某項原創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同行認可和尊重,在國內卻難以得到承認,甚至以“別人沒做,你怎么行”等非學術的理由拒絕支持;一些企業好不容易研發的產品,在性能上優于同類國外產品,卻可能因為不信任而被拒之門外。不敢大膽假設,不敢先吃螃蟹,不敢標新立異,這樣的科研折射出缺乏創新自信和自覺,長此以往,危害不淺。
經過多年的持續投入,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鐵基超導、量子通信、“人造太陽”等有分量的研究也證明,沒有別人蹚路,我們也能走得有模有樣。我們要成為科技強國,需要許多有前沿性、前瞻性的原創成果,為全人類知識之塔添磚加瓦。此外,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未來我國要有引領性的產業成果,也離不開有重大原創價值的關鍵技術的突破。
科技界和產業界普遍認為,當前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夜,誰能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就能華麗轉身,實現跨越式發展。面對挑戰,我們要有充分的創新自信和自覺,解放思想,開創新的研究路徑,多出原創成果。
當然,強調創新自信和自覺,并不是夸夸其談、好高騖遠。我們要正視差距,根植優勢,瞄準前沿,厚積薄發。同時,還要有開放合作意識,切不可以自信、自主為由排斥合作,閉門造車。既要引進來也能走出去,虛心和國際同行交流、學習,在開放的環境和平臺中砥礪創新。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國外 創新 蹚路 走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