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陳曉強:以互聯網+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2017年12月14日 15:18 | 作者:陳曉強 | 來源:大眾日報
分享到: 

作者:陳曉強

“互聯網+”像是一條新的起跑線,意味著我們正處在一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關鍵時期,處在一個要么彎道超車、要么被邊緣化的非常時期。我們必須加速發力、借勢趕超,使“互聯網+”成為推動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加速器。

509a4c254ff91b9184a121

新舊動能轉換是山東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統領全省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實施好這一重大工程,關鍵是要有新理念、新舉措,利用好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調查顯示,“互聯網+”排名我國發展新動力首位,正深刻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利用好這一發展新動力,是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

自國務院關于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以來,我省行動迅速、措施有力,推動了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相融合,為新舊動能轉換積聚了巨大力量。但與廣東、浙江、江蘇等省相比,山東“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效果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據12月4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顯示,廣東、浙江、江蘇互聯網發展綜合指數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三和第四位,山東居第八位。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少知名的互聯網企業。根據2017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排行榜,廣東、浙江、江蘇分別有10家、8家和6家企業入圍,而我省僅2家企業入圍,且分別位居排行榜第67位和99位,百強企業個數位居全國第9。在躋身世界500強的互聯網企業中,廣東有騰訊,浙江有阿里巴巴,江蘇有蘇寧易購。這些互聯網行業的巨頭重構了當地產業,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強力引擎。二是數字經濟活躍度不高。以電子商務為例,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16年一季度我省電子商務交易額占全國的比重為7.4%,比廣東、浙江、江蘇占比分別低6.3、4.3和1.2個百分點,低于我省GDP占全國比重1.6個百分點。我省電子商務交易的特征是“買多賣少”,是“逆差”;而廣東、浙江、江蘇是“賣多買少”,是“順差”。三是兩化融合水平還有待提升。根據《2015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廣東、浙江、江蘇位居前三名,我省位居全國第五。

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互聯網+”就是一場革命,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變革,還包含思維的巨大變革。“互聯網+”像是一條新的起跑線,這意味著我們正處在一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關鍵時期,處在一個要么彎道超車、要么被邊緣化的非常時期。因此,我們必須加速發力、借勢趕超,使“互聯網+”成為推動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加速器。

結合山東實際,以“互聯網+”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互聯網+”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關鍵在于政府的舉措和企業的接受程度。落實好“互聯網+”行動,政府不能僅僅把“互聯網+”作為口號和噱頭,必須帶好頭、做表率,深入研究“互聯網+”,并拿出積極有效的措施推進“互聯網+”。一是切實提高對“互聯網+”行動的重視程度。把“互聯網+”行動擺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關鍵位置,下大氣力抓好實施,確保抓出成效。建立推進“互聯網+”行動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引進第三方評估機制,搞好對各市、各部門、各領域“互聯網+”行動實施的績效考核。探索統計制度改革,將數字經濟納入統計范疇,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數據支撐。二是加快推進大數據戰略的實施。這是實施“互聯網+政務”的基礎。構建政務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臺,推動政府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實現省市縣政務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臺的全覆蓋。搞好政務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讓政務數據在政府治理和服務中大展身手,實現政府治理科學化、民生服務智慧化、公權力約束精準化。三是把“互聯網+政務服務”真正落到實處。從方便企業群眾辦事角度出發,對政務服務進行網絡化、標準化改造,解決好辦事入口不統一、政務信息不共享、事項上網不同步、平臺功能不完善、服務信息不準確等問題。突出抓好市縣兩級“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實施,構建全天候網上服務模式,堅決杜絕“喊著‘零跑腿’‘最多跑一次’、做起來‘群眾常跑腿’”現象的發生。

搭建好服務平臺。數字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平臺的效應性。服務平臺是政府實施“互聯網+”行動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小企業借助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的橋梁。以政府購買服務或財政支持的方式,建設一批有利于“互聯網+”發展的開放式服務平臺,是實施“互聯網+”行動初期階段的路徑選擇。圍繞“互聯網+制造”,建設一批工業云服務平臺和體驗中心,發揮好海爾、浪潮、好品山東等云服務商的作用,開展好利用“云服務券”助推企業“上云”的工作,使“云上發展”成為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新動能。圍繞“互聯網+農業”,建設一批農業云服務平臺、農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完善的農情監測預警、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農村土地流轉等網絡化服務,打造精準農業、品質農業、共享農業,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供新動能。圍繞“互聯網+創新創業”,搭建大中小企業、科研院所、創客等協同創新平臺,健全完善眾創空間、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等載體的服務功能,激勵更多大學生、企業員工主動投身創新創業,讓創新創業的動能在更大范圍、以更大規模壯大起來。

建設好智慧城市。在“互聯網+”市場基礎較為薄弱的城市,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智慧城市服務快速推動市場成長,帶動“互聯網+”整體發展。所以,應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互聯網+”深化發展的助推器,探索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城市管理和運行方式,培育城市發展的新動能,同時開辟推動“互聯網+”整體發展的新途徑。建設智慧城市,首要的任務是提高互聯網普及率,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移動互聯和新一代移動通信,對不掌握互聯網技能的民眾進行“脫盲”教育,夯實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其次,深化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應用,增強城市運行管理的智慧化程度,為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新手段。最后,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積極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把“人與公共服務”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全面連接起來,大幅提升社會整體服務效率和水平,實現智慧民生。

打造好發展環境。過去十年,中國數字經濟特別是電子商務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干預少,市場機制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在“互聯網+”環境下,新業態、新模式涌現速度大大加快,現有的政策措施難以跟上新需求、新變化,很容易出現管理盲區。因此,對于“互聯網+”領域出現的新生事物,應遵循“先發展、后管理、在發展中逐步規范”的發展理念,堅持最小干預原則,讓市場充分競爭和有效自律。同時,研究出臺一批鼓勵互聯網融合創新的先行先試政策,以及重點行業網絡服務管理辦法,破除制約互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發展的行業準入標準。另外,數字經濟是一種開放經濟,信用是其基礎,良好的誠信氛圍和環境是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山東自古就有尚德守信的傳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先天優勢,但目前的狀況還不能滿足“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需要。應繼續健全完善社會信用制度,盡快出臺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發揮其對其他領域信用建設的引領作用;研究制定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辦法,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營造優良信用環境;研究制定有利于“互聯網+”融合創新的事中事后市場監管制度,探索形成以信用信息為導向的行業自律監管模式。(作者系民進德州市委主委)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互聯網+ 發展 互聯網 服務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1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 | 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 | 亚洲日本欧美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 | 色婷婷AⅤ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