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抱團養老”需求要更有效滿足

2017年12月21日 09:29 | 作者:木須蟲 | 來源:中國婦女報
分享到: 

今年2月22日,69歲獨居城西的張阿姨打進快報熱線,希望找幾個志同道合的老人,組織新家庭,像兄弟姐妹一樣抱團養老。一石激起千層浪。抱團養老的想法,一下子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很大關注。5月6日,家住余杭瓶窯的王阿姨也想找幾對老人抱團養老,通過招募,目前她的農家小別墅里一共住著7戶人家,大家互助互愛,生活和諧。這可能是中國首個“抱團養老”的成功案例。(12月19日《都市快報》)

“抱團養老”其實是互助養老模式的一種。幾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組成親情式組織,一起生活,相互照顧,共度晚年,應該說這是除了親情養老之外最能滿足養老精神需求的形式——居家養老太孤寂,社會機構養老又不夠自由。不同模式的選擇,折射出老年人對養老的不同層次需求。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養老模式的選擇是不可回避的話題。少子女的人口結構和就業的流動性,決定了傳統親情養老變得難以依賴。許多即將退休和剛退休而且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都希望依靠“朋友圈”如戰友、同學等關系,組織相似家庭一起養老,彼此知根知底,方便結伴照應。這種心理需求帶有一定的普適性,符合那些收入比較穩定,剛步入老年隊伍群體的內心期待。

從這個意義來說,“抱團養老”值得鼓勵,并且也是養老服務性價比較高的方式,如十幾位老人請一兩個人照顧起居,請一個醫護人員保健健康,可以攤薄成本。但是,要想真正實現“抱團養老”并不容易。此個案中的老人能夠“抱團”,首先在于有一套可供集體居住的別墅,而在何處“抱團”始終是“抱團養老”模式的瓶頸,盡管許多老人都有類似的愿望與需求,但能夠具備相應條件的只是少數。

“抱團養老”作為需求存在,如何更有效地滿足這一需求值得探討,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政策體系、服務體系和社會環境,因需訂制才是上上之策。首先,應當著力培育和發展多層次的社會養老服務,如商業養老機構開發適合“抱團養老”的“微養老院”產品,供老年人群體選擇;又如,城市地產開發中,提供適合“抱團養老”的房產。其次,完善農村房產產權政策,允許租賃給城市人口,允許進行功能性改造,鼓勵“養老下鄉”,給“抱團養老”創造條件,也有助于促進鄉村振興,實現雙贏。此外,還必須不斷夯實養老服務的基礎,如推動城鄉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加快養老照料、護理與保健從業人員的培養,以滿足養老不同需求對服務要素靈活組合的要求。

編輯:趙彥

關鍵詞:抱團養老 需求 養老政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偷偷精品免费视频 | 特黄国产禁在线观看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本有码 | 亚洲步兵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综合天综合久久网 | 一区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