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田園風”遇上“國際范”--博鰲外交小鎮素描
新華社海口4月6日電(記者趙葉蘋 羅江)又到4月,博鰲時間即將開啟。這個南海之濱的小鎮鶯飛草長、生機勃發,再次為世界矚目。數千名來自世界各國的政商學媒界嘉賓將齊聚于此,圍繞共同關心的亞洲話題,尋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發展方向。
2001年亞洲論壇落戶海南,博鰲從名不見經傳的漁業小鎮一舉成為舉世矚目的外交小鎮。然而,17年前的博鰲,全鎮只有一條街道,人們靠著種田、捕魚維持生活。
今年60多歲的博鰲鎮朝烈村原支部書記莫澤海說:“清末民初很多村民到南洋‘討生活’,以前華僑親戚回國探親全村轟動,因為他們會給親戚帶些錢,還有很多新鮮稀奇的物品。”
質樸的“漁家姑娘”經過一番梳妝打扮,變成了聞名中外的田園小鎮、天堂小鎮和外交小鎮,田園風與國際范完美交融。2017年,博鰲鎮全年接待游客580萬人次,日均接待游客1.58萬人次;鎮上五星級酒店從無到有,如今星級酒店10余家,客房總數逾3600間;新建道路、高鐵、機場,建立起立體交通體系。
游客來了,當地農民開起了賓館、餐廳,建碼頭開游艇,銷售旅游商品,吃上了“旅游飯”。2008年,莫澤海在大路坡村興辦了瓊海市第一家農家樂,后來又和18戶村民合伙投資數十萬元在南強村開辦農家樂“花梨人家”。
論壇也帶動了房地產熱,小鎮一度搞起了大開發、大建設。2017年,海南省對博鰲提出突出田園小鎮的規劃建設定位,遏制房地產過度開發,修復生態環境,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把最具海南特色的田園風光和自然風貌呈現出來。
記者在萬泉河畔的南強村看到,經過一番修整,全村50多處民宅古樸而現代,游客徜徉在田園風光中,走累了在客棧里歇歇腳,住一晚也十分愜意。傍晚到村后的花海聞聞花香,抑或從共享書屋借一本小書在農家院落品茗閱讀……
“今明兩年,圍繞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核心區,全鎮17個行政村都將打造成美麗鄉村,嘉賓在開會間歇可以到鄉間嘗嘗美食,到客棧辦個沙龍,感受濃郁親切的中國民俗文化,外交外事活動有望日益與地方民俗融為一體。”瓊海市委書記何瓊妹說。
“自然造就了海南,海南成就了論壇,論壇促進了海南的開放,海南的成長與論壇的成長相輔相成,雙方在雙贏的路上并肩前行。”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王勝說,博鰲論壇的平臺和品牌優勢助力海南開啟對外交往新格局。海南利用論壇積極參與區域交流合作,與外交部、全國友協等聯合舉辦了“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等活動,在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往中切實發揮了海南擔當。
2014年,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瓊海市政府簽署三方意向書,依托博鰲亞洲論壇共同建設博鰲公共外交基地,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被譽為“博鰲亞洲論壇第二樂章”的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2013年獲批,目前園區已有7個項目建成運營,開工建設27個項目,受理總投資額600億元。3月31日,博鰲超級醫院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正式啟用,17個全國頂尖的臨床學科進駐。
王勝說,海南將用足、用活、用好博鰲亞洲論壇這一“金字招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多的國際公共產品,為世界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博鰲 小鎮 外交 論壇 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