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辦好“虛擬養老院”還需后繼有力
據報道,近日西安市蓮湖區啟動了“虛擬養老院”,這一新型的居家養老方式,使老人們足不出門就可享受到與傳統養老院里一樣的一切服務。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現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2.5%,按照國際衡量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我國早在10年前已經進入了老齡型社會。養老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近年來,各地想了不少辦法,動了不少腦筋,也探索出了一些養老模式,如:日間照料中心、政府投資或民辦公助建立養老院、引進社會資金開辦養老院等。這些舉措雖對養老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絕大多數老人因家庭觀念重,不愿離家;社會化養老機構花費大,許多家庭承擔不起;而目前地方政府開辦的養老院僅限于無兒無女老人,難以容納社會上所有老人入院養老。因此,讓所有老人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一直是各級政府所苦苦尋求的事。西安市蓮湖區啟動的“虛擬養老院”,就較好地解決了上述的不足。這個被稱為“沒有圍墻的養老院”,與傳統的養老方式相比,投資少,服務范圍大;老人們在家與家人朝夕相處,無思念牽掛,又可享受到訂單式的專業化養老服務,都樂意接受。此乃一舉數得。
“虛擬養老院”的服務方式,主要是通過政府建立的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將老人家庭與城市緊急救援機構、專業服務團隊、社區周邊加盟服務商、社工人員、志愿者有效結合,老人在家根據需求,通過手機、智能手環等智能終端呼叫管理平臺得到服務。做好信息服務平臺、老人家庭與服務體三者之間的無縫對接,并持續及時地為居家老人提供服務等后繼工作,是確保“虛擬養老院”健康發展的關鍵。所以,竊以為,辦好“虛擬養老院”還需后繼有力。首先,養老信息服務平臺要保證24小時暢通無阻,選配熱愛養老事業的人員擔任服務平臺工作;建立健全老人檔案,全面錄入老人的信息。對居家老人的需求信息要做到及時受理,及時交辦,跟蹤問效,使老人能獲得及時、快速、便捷的求救求助專業化服務。
二是,夯實專業服務團隊建設,建立一支過硬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與醫療服務機構、企業和周邊加盟商等單位,簽訂好服務協議,明確職責義務。同時,對社工人員、志愿者要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確保做到隨呼即應,及時上門為老人提供需要的優質服務。
三是,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在對轄區低保戶老人、城鎮“三無老人”、特殊家庭老人提供兜底服務;對低收入家庭老人、空巢老人進行政府補貼服務的同時,做好60周歲以上老年人需要提供養老服務工作,核定服務價準,規范服務行為,不得高于市場價,更不得搞價外價,使更多的老人能享受到“虛擬養老院”的養老服務。
四是,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把養老服務納入單位的年度綜合考核之中,使養老服務真正做好做實。市場、民政、衛生等部門,要分別對簽約的服務機構進行量化考評,把考核結果作為行業評比、資金獎勵的重要依據,在全社會形成為老人服務的良好風氣,確保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24小時的“守候式”服務。
養老事業崇高而德望,做好養老工作是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老人不僅是每個家庭的財富,也是整個社會的財富。家庭、子女、晚輩們不僅要關心他們,全社會也要關愛他們,給他們傾注愛心,真心實意地為養老事業做實事,讓老人們個個幸福安度晚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服務 老人 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