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生命支持系統”能常溫保存移植肝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醫學研究論文稱,一種名為“生命支持系統”的體溫保存肝方法,或有助于改善移植效果,增加可用供肝數量,從而降低等待肝移植者的死亡率。
肝移植是使終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得到良好恢復的一種外科治療手段。但隨著肝病發病率的上升,可供移植的肝臟供不應求。許多潛在的供肝被認為風險過高,因為它們在冷凍保存時非常易受到損害。而在冷凍保存期間又無法測量肝的活力,因為正常的細胞活動在此期間被抑制。
醫學界認為一種潛在解決方法,是在體溫下維持供肝,即通過常溫機械灌注(NMP)方法為供肝提供含氧血、藥物和營養素,就像為病人提供生命支持系統一樣。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將肝保存24個小時,而且未來這種方法還支持在必要時對治療和修復期間的肝活力進行監測。
此次,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戴維·納斯拉勒及其同事針對220名肝移植患者開展了首次隨機試驗,比較了傳統冷凍存儲方法和常溫機械灌注方法。根據對肝損傷生物標記的測量結果,團隊發現,常溫機械灌注方法對供肝的損傷比冷凍存儲方法少50%,肝平均保存期增加54%,器官棄用率降低50%。除此之外,研究人員發現在移植一年后,這兩種方法在膽道并發癥發病率和移植肝存活率及患者存活率方面并無顯著差異。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醫科大學科學家在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寫道,這種能夠在接近正常條件的環境下保存器官的方法,不僅有助于增強肝移植,也有助于改進肝手術和器官護理。(記者張夢然)
編輯:趙彥
關鍵詞:生命支持系統 常溫保存 移植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