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干事創業要有“能為”的底氣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指出“著力增強干部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本領能力”,從強化能力培訓和實踐鍛煉著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要求。
俗話說,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干事創業,不僅需要寬肩膀,也需要鐵肩膀;不僅需要政治過硬,也需要本領高強。應當看到,現在一些干部不作為,有的是因為動力不強“不想為”,還有一些是能力不足“不會為”。要增強干部“能為”的底氣,打造一支黨和人民需要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增強干部“能為”的底氣,要培養“厚學”的志氣。《意見》指出,加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培訓,促使廣大干部全面提高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加速,群眾利益訴求多元,黨和國家工作的形勢任務日新月異。如果干部不主動跟上,適應改變、更新知識、豐富儲備,就會患上“本領恐慌癥”:論思路論不出新意、談舉措談不到點上、講政策講不出門道、辨是非辨不出所以。到頭來就算有再大的決心、再高的熱情,也無法彌補業務不精、能力不足、自信不夠帶來的“不會為”。增強“能為”的底氣,干部要大力提升自己的學習本領,如“蜜蜂采蜜”般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努力成為本部門、本系統、本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
增強干部“能為”的底氣,要倡導“實踐”的風氣?!兑庖姟分赋觯凑战ㄔO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要求,強化能力培訓和實踐鍛煉,提高專業思維和專業素養,涵養干部擔當作為的底氣和勇氣。底氣并非與生俱來,需要在真抓實干中一點點積累、在砥礪篤行中一步步靠近。從焦裕祿到谷文昌、從楊善洲到廖俊波,每一個“好干部”的成長故事里,都離不開“實踐”二字。要奠定一份“能干事、干成事”的底氣,沒有艱苦環境、急難險重任務的歷練不行,脫離了改革發展的主戰場、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也不行。沒有經過實打實的摸爬滾打、墩苗扎根,就不會真正做到辦事說話中氣十足、有理有據。擔當作為,關鍵在“為”;敢干能干,核心在“干”。唯有保持一份“實干家”的堅定與韌勁,才能做出黨和人民信得過的業績。
增強干部“能為”的底氣,要強化“自奮”的銳氣。《意見》指出,突出精準化和實效性,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幫助干部彌補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全面提高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當前,擺在干部面前的時代課題,許多都是前所未有,無既有經驗可循。要戰勝新挑戰、成就新作為,少不了每個干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智慧與奮勇。反觀當下,有的干部部署工作喜歡“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有的干部在改革的“深水區”中習慣躲在法定時限、最低標準背后;有的干部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諉扯皮就決不跨前一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缺乏一種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勇氣和決心?!澳転椤钡摹暗讱狻保刃枰袆觼眚炞C,也需要精神來支撐。干部若能常常檢視自我、對標一流,時刻以“慢不得、等不起、跟不上”的危機感與責任感提醒自己,自會“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干部 底氣 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