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英首腦互相拒絕單談 G7或成史上"最分裂"一屆
原標題:美英首腦互相拒絕單談,G7或成有史以來“最分裂”一屆
【觀察者網】今年的七國集團(G7)首腦會議內部不是很“團結”:美國人沒藏好那根“貿易大棒”,已經讓法國、加拿大萌生了“G6框架”的念頭;這次又因特朗普一句“G7該請回俄羅斯”,美英兩國又較上了勁。
日前抵達加拿大魁北克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面對記者大吐對特朗普“G8倡議”的不滿;同時,特朗普被曝早已厭倦了英國首相“老師般的說教”,認為對方在利用英美兩國的“特殊關系”為自己謀利。
此時,美英兩國又傳出“不會在G7期間舉行正式雙邊會談”的消息。外界人士因此堪憂,稱這是這個西方首腦多邊磋商機制自1975年創建以來,“最分裂”的一屆峰會。
獨立報報道截圖
不滿美國對俄發出邀請
據英國《獨立報》消息,當地時間2018年6月7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抵達本次G7峰會舉辦地,加拿大魁北克省小城拉馬爾拜。美國總統特朗普于次日抵達。不過在出發前,他在白宮的草坪上提議“應該把俄羅斯邀請回峰會之中”。
特朗普稱應把俄羅斯請回G7圖自CNBC視頻截圖
這番表態讓英國首相不爽。此前,在對“雙面間諜毒劑事件”和“杜馬鎮疑似化武襲擊”兩件事上,英國對俄立場強硬,且都得到過美國的“撐腰”。如今特朗普向俄羅斯暗送“橄欖枝”,特蕾莎·梅在8日對BBC這樣說:
“我經常強調英國和俄羅斯互動的重要性,但我的用詞一直是‘謹慎互動’。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為啥原本G8會變成現在的G7。我們已經看到俄羅斯在很多方面的表現都很糟,尤其那次‘毒劑事件’。”
“所以我認為,俄羅斯在獲得任何對話機會前,他們必須先改改待人待事的方法。”
當地時間2018年6月7日,加拿大魁北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偕丈夫菲利普·梅抵達機場 @視覺中國
話中提到的“毒劑事件”發生在今年3月4日,前俄羅斯間諜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及其女兒在當天遭疑似神經毒劑襲擊。事后特蕾莎·梅咬定俄羅斯是“主謀”,并在“證據存疑”的情況下給克里姆林宮下達“24小時最后通牒”。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當時英國號稱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但白宮第一時間“并未責備俄羅斯”。彭博社的分析人士表示,這是因為特朗普上臺前曾承諾要改善美俄關系,讓他在配合盟友的對俄立場時顯示出“猶豫”。另一方面,衛報也曾指出,英國在涉俄問題上和盟友抱團,背后有“消除‘脫歐’所帶來的距離感”的考量,“盟友間同床異夢,對俄有自己的打算”。
特朗普被曝“嫌英首相要求太多”
由此看出,美英兩國在一些問題上各有各的打算,臺面上又顯得“很義氣”。那么問題來了:這種“表面上的和平”,“耿直總統”特朗普受得了嗎?
6月8日,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知情人士,稱特朗普認為特蕾莎在討論問題時總是很快糾結于細節,而沒有大局觀念。還有一位美國高級外交官說,特朗普覺得特蕾莎要求太多,像是在英美兩國“特殊關系”中占便宜。
特朗普這般抱怨其實并不突然。
特蕾莎·梅在去年1月作為第一位訪問美國的外國領導人,和新上任總統的特朗普“深情握手”。
去年1月,特蕾莎·梅訪美,和特朗普深情握手 圖自CNN
隨后美英短短的“蜜月期”就宣告結束:特朗普和特蕾莎·梅兩人從“反恐問題”吵到“貿易問題”,互相指責;前者至今沒有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連“美國駐英大使館搬遷”,特朗普都親自不參加,還要發推諷刺。
對此,另外一位與特朗普深交的朋友則透露,特朗普私下抱怨特蕾莎總是在公開場合指責他越界。一位參與過兩人談話的白宮前官員也再一次確認兩人關系并不太友好。這位白宮前官員表示,特蕾莎就像是個“中小學老師”,他不認為任何人可以和她和睦相處。
無單聊 早退場
不過,特蕾莎·梅并不是唯一一個與特朗普關系不好的領導人。在特朗普對歐盟進口到美國的鐵鋁制品加征關稅之后,不少領導人都難掩憤怒之情。
法國總統馬克龍7日對特朗普甩出重話:假如特朗普不介意受到孤立,其他六國不介意撇開美國,達成“六國協議”。加拿大總理特魯多3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受到了侮辱”,并細數美加兩國在二戰中的“出生入死”,稱“不明白為啥突然成了美國人的威脅”。
《衛報》截圖
新華社對此表示,美國與西方盟友的貿易爭端恐怕會“綁架”七國峰會議程。
首先特蕾莎·梅已將參加峰會的行程表交給隨行的媒體記者,英方政府官員隨后證實,不會安排美英領導人“正式雙邊會談”,但特雷莎·梅將一一面見其他國家的領導人。
路透社報道截圖
其次,《每日電訊報》稱白宮“正有此意”:特朗普因和英國首先最近幾次通話“談不攏”,因而已拒絕與后者在峰會期間“單聊”。
此外“遭拒”的還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他在8日透露,特朗普也拒絕與他單獨會談。
按照傳統,會議結束后將發表七國聯合公報。而這次G7恐怕連作業都交不成。德國總理默克爾已表示,七國可能難以就公報內容和措辭達成一致,不發表聲明“也許是更為實在的做法”。
新華社稱,如果會后不能發表七國聯合聲明,這個西方首腦多邊磋商機制將呈現1975年創建以來“最分裂”的一屆峰會。
6月8日,七國集團峰會舉行首日會議,領導人拍攝“全家福”時,“形單影只”的特朗普 @視覺中國
七國峰會結束后如不能發表聯合聲明,可謂頭一遭。1984年英國倫敦峰會和1985年德國波恩峰會,美國與其他西方盟友就經濟和防務政策分歧嚴重,最終勉強發表共同宣言和公報,以示團結。
30年前,加美談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當年造訪魁北克,與同為愛爾蘭裔血統的時任加拿大總理馬丁·布賴恩·馬爾羅尼關系融洽。兩人當場共歌一曲。
兩人高歌一曲 圖自youtube視頻截圖
類似“和諧”場景顯然不會在本屆峰會出現:白宮7日晚間表示,特朗普打算9日上午10:30啟程離開魁北克,不等到峰會正式結束。
編輯:曾珂
關鍵詞:美英首腦互相拒絕單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