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我鼻咽癌研究再度改寫國際指南
近期,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牽頭,聯合新加坡國立癌癥中心以及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組成鼻咽癌協作小組,在國際上首次確定誘導化療具有確切療效。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知名腫瘤專業雜志《臨床癌癥研究》上,并被選為當期亮點文章。美國指南據此對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療指南進行了調整,這是美國第二次根據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原創性研究進行鼻咽癌治療指南調整。
鼻咽癌是中國南方常見的頭頸腫瘤。2017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收治的新發鼻咽癌病例達5609例,超過2/3的鼻咽癌患者在就診時已經處于局部區域晚期。目前這部分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是同期放化療,但仍有約20%的患者出現遠處轉移,成為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馬駿團隊在2012年曾完成一項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同期放化療聯合輔助化療未能進一步提高鼻咽癌患者療效,并且帶來明顯的嘔吐、黏膜炎等毒副反應,改寫了美國關于鼻咽癌輔助化療的治療指南。但如何在同期放化療的基礎上提高療效尚需進一步研究。
為了最終明確誘導化療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地位,馬駿團隊再次開展一項多中心三藥誘導化療(多西他賽+順鉑+5-氟尿嘧啶)隨機對照試驗。該研究由馬駿和洪明晃教授牽頭,聯合新加坡及我國香港的科研人員對鼻咽癌流行地區的1193名患者進行分析,發現相對于單純同期放化療,誘導化療聯合同期放化療可將患者的5年遠處轉移率降低7%,5年總生存率提高6%,明確了誘導化療可通過降低局部區域晚期鼻咽癌的遠轉風險而轉化為生存獲益,確定了誘導化療在鼻咽癌治療中的地位。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2018年,美國最新版指南已將誘導化療方案從持續8年的3級證據上升至2A級證據。(特約記者黃金娟)
編輯:趙彥
關鍵詞:鼻咽癌研究 改寫國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