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擴內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2018年07月20日 10:11 | 作者:遲福林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當前,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挑戰,我們的有利因素在于有巨大的內需市場。如果能夠做好擴大內需這篇大文章,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我們就有條件打贏這場貿易戰,保持未來10年、20年的可持續增長,從而在經濟全球化中把握主動,有效應對內外部挑戰。

擴大內需要加快消費結構變革,逐步提升全社會服務型消費的比重。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服務型消費比重的提升處在歷史關節點。比如,我國服務業占比至少還有20%左右的提升空間,就蘊藏著數十萬億元的消費需求。當前,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估計到2020年有可能達到45萬億-50萬億元人民幣。

消費結構的變化蘊藏著巨大的增長潛力。例如,文化、教育、健康、醫療、旅游等為重點的服務型消費。現在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占比大約為40%-45%,農村居民大約占30%左右。如果未來5至10年,13億人的服務型消費占比接近或達到50%左右,將產生數十萬億元的消費需求,這將明顯改善供給結構,進一步拉動全球消費市場。

擴大內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而經濟轉型關鍵在于優化營商環境。要努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就要以擴大內需為重要目標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首先,積極發展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重在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尤其是稅收成本與制度性交易成本。應當承認,我國在經濟轉型時期,無論是稅收成本,還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都處于較高水平,這對經濟轉型升級、對制造業轉型升級會造成某些不利影響。為此,創造良好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就是要明顯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與制度性交易成本。

其次,創新體制機制。產權保護應盡快制度化、法治化,穩定社會資本預期,同時,形成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如果沒有體制機制上的突破,就很難使創新成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可以總結為三句話:“把門打開,把市場搞活,把激勵搞對”。要在科研領域做出更多創新,核心是要把激勵機制做完善。所以,改革教育體制、科研體制,是發揮創新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第一推動力作用的關鍵所在。

再次,放開服務業市場。要加快形成服務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中贏得主動,重點是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目前,工業領域的市場已經基本放開,但服務領域的行政壟斷、市場壟斷還比較突出,由此制約了服務業發展,制約了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對外貿易的發展。據統計,2016年,全球服務貿易占比為23.8%,而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占比僅為14.5%,與全球平均水平相差近10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不能不說與服務業市場開放滯后直接相關。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是政府信用建設的基礎。我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面臨著各種經濟社會矛盾。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為重點,實現擴大內需與優化營商環境的有機結合,政府信用建設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并由此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進程,有效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挑戰。(遲福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市場 經濟 政府 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综合色区国产亚洲另类 | 日韩乳水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 | 久久国产精选AV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