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民建康杰: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康 杰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鮮明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再次重申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第一次提出了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強調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些重要論斷,既表明了中共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貫立場,又及時回應了社會重大關切,為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指出了光明前景,標志著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實踐證明,凡是民營經濟發展好的地區,那里的就業率就比較充分,市場發育程度就比較成熟,經濟就充滿生機和活力,人民生活就比較富裕,社會就和諧穩定。可見,民營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調研發現,目前制約政商關系發展的問題很多,影響政商關系發展的原因也有很多。建立健康良好的政商關系,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在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前提下,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處理好權力與市場、權力與企業、官員與商人之間的關系,按照“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的要求,以改革為動力,以法治為保障。
對各級中共黨委、政府來說,應著力做好五項工作。
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按照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三個平等”原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強各涉企數據平臺和信息整合,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各類服務事項辦理提速、提質、提效。增強政務服務透明度,全面推行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對企業財政扶持專項資金申報、審批、撥付的流程公開、決策透明、結果公示,確保公平公正。
加大企業扶持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重點整治各種涉企亂收費,公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規范中介服務收費標準。加大惠企扶持力度,全面落實好稅收優惠、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等惠企減負政策。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引導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努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要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品創新和生產經營模式創新,努力將價值鏈向研發、標準制定、銷售服務等方面拓展,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不斷開發新技術、涉足新領域、推出新產品,通過產品創新引領消費創新。
暢通政商溝通機制,落實領導聯系企業制度。縣級領導、各鄉鎮負責人和各涉企部門負責人“一對一”聯系服務大型企業、重點企業和“三高”企業。暢通政府和企業溝通聯系渠道,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在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加強政策宣傳普及,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多平臺、多手段宣傳和解讀政策法規知識,確保各項政策法規宣傳解釋到位。暢通企業訴求渠道,建立與工商聯、行業協會和企業定期溝通互動機制,認真聽取企業意見,及時掌握企業的困難和需求。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引導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制定行業自律規范,建立內部懲戒機制,約束失信和防治腐敗行為,指導企業健全管理機制,促進企業守法誠信經營。
規范政商交往行為,促進政商關系健康發展。要以改革為先導,以法治為支撐,以服務為要義,以制度為根本,以監督為保障,繼續深化“放管服”等改革。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依法執政、依規辦事,強化制度約束,提升服務水平,完善監督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加強要素支持,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法治化、公開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還要擔負起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主體責任,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環境;領導干部要保持政治定力,筑牢思想防線,守住行為底線,與企業家做到有交集不搞交換、有交往不搞交易,形成“各守其志、各守本分,親情常在、清氣長存”政商交往準則。
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要嚴格執行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按照平等保護、全面保護、依法保護、共同參與、標本兼治的六項原則,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完善平等保護產權的法律制度,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嚴格規范涉案財產處置的法律程序,審慎把握處理產權和經濟糾紛的司法政策,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為廣大民營企業安心專心用心謀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營造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尊重創新創業者的良好環境,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另外,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要深度挖掘優秀企業家精神特質和典型案例,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示范作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
(作者系民建錦州市委會主委)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企業 政商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