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遺址保護豈能因利益而厚此薄彼

2018年12月03日 10:41 | 來源:中國藝術報
分享到: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據媒體報道, 11月25日,中國唐史學會專家學者和記者趕到陜西西安長安區司馬村的杜牧墓遺址時,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這里只是一片低洼菜地。

在中國文學史上,杜牧曾和詩人李商隱合稱“小李杜” ,共同創造了晚唐詩歌的一個高峰。從文學、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杜牧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杜牧墓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其遺址呈現的破敗景象,讓人吃驚且惋惜。

按照當地縣志記載,在上世紀60年代,杜牧的墓還有高約7米,面積達一畝地的規模,只不過后來因為從政府到百姓都缺乏文物保護意識,當地村民挖土蓋房、取土墊豬圈等等,逐漸把墓地“蠶食”一空。如果說杜牧的墓從有到無源于當時文物保護意識的欠缺,有歷史的原因,那么現在任由其遺址繼續被忽視、被損毀,就讓人覺得難以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杜牧墓不被重視和善待的背后,暴露出的另外一個問題。曾幾何時,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理念之下,全國各地掀起了爭搶名人故里的高潮,不但如諸葛亮、趙子龍、貂蟬、李白等人的故里被各方爭搶,就連西門慶這種“反面人物”也成了各地爭搶的香餑餑。雖然各地都是打著保護文化、保護歷史遺跡的名義,但明眼人都知道,在背后起決定性作用的,可能主要還是現實的利益。換句話說,這些名人的故里或遺跡,能夠給當地帶來“真金白銀”的好處,能夠成為打造旅游項目的基礎和依賴。

雖然這樣的做法有些功利,但是一定程度上也確實對歷史遺跡、人文古跡的保護起到了一些作用。然而,對于如杜牧墓這種名氣不是很大,或者是缺乏爭議的歷史人物,卻被各方所無視,顯得“門前冷落車馬稀” ,就很不應該了。即便從現實角度,從經濟角度來看,杜牧墓無法馬上“變現” ,但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們沒有理由不給予重視,并且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給予保護與恢復。

有關當事方對待歷史人物的這種厚此薄彼,既體現了一種功利思維,同時也是缺乏歷史責任感、缺乏長遠眼光的表現?,F在“杜牧們”確實沒有“諸葛亮們”那么炙手可熱,但是誰敢保證隨著歷史和文化研究的發展,有朝一日情況不會發生改變?那時候再想回頭去保護,可能就為時已晚,而消失在風雨中的歷史遺跡,是不會再生的。



編輯:楊嵐

關鍵詞:保護 杜牧 遺址 歷史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日本在线免费AⅤ视频 | 亚洲自拍r级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理论片国产 | 日韩中文免费码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