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關于提升北京市社區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建議
關于提升北京市社區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建議
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員會
201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圍繞生活性服務業做了大量工作,根據市統計局2018年7月開展的抽樣調查顯示,86.7%的被訪市民對社區及周邊的生活服務或便民設施表示滿意,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有了顯著提升。今年10月12日,市委書記蔡奇在調研生活性服務業情況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保基本、促提升,抓住便民便利這個核心,辦好市民家門口的便民店,不斷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經過調研發現,北京市社區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距離居民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如下:
一、 生活性服務業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缺乏上位法支撐,部分已失去指導意義。北京市在2016年開展生活性服務業標準規范的制修訂工作,發現現行大部分行業標準、規范出臺時間較早,已失去了指導意義。目前家政服務、洗染、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生活性服務業的行業管理均依據商務部部門規章,在行業準入、員工培訓、行業監督等方面均缺乏上位法支撐,執法力度受到一定限制。
二、 缺乏對市場主體和行業協會組織培育的政策支持,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在調研中發現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從業人員以低學歷、外來人口為主,流動性大。截至2017年底,家政服務等10個行業(業態)的91家重點聯系企業調研中,非京籍從業人員占86.7%;且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市就業人口平均值。
三、 中心城區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與其高質量發展標桿定位還存在差距。中心城區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地區,因此不僅要繼續解決便利性、宜居性問題,還要再在探索建立具有首都品牌特色的生活性服務業上下功夫。
四、 “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中,便民商業服務設施補建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實施疏解整治前還存在沒有全面提前部署“補建”便民商業網點工作的情況,部分“疏整促專項行動”市級牽頭部門對過去已拆除的基本便民商業設施未進行專門統計,也未建立已拆除基本便民商業網點臺賬。
五、 “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模式單一,創新力不足。目前出臺政策多為對示范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引導企業應用新技術創新服務模式。缺少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尤其是沒有在社區生活圈的基礎上建立方便居民的網絡平臺。
六、 服務提供上輕視廢舊物品回收領域,居民生活不便利。目前北京市的廢舊物品回收多為公益組織或者行業發起,多為短時間、一次性的自發行為,缺少政府引領,沒有形成有計劃的、可持續性的社區廢舊物品回收舉措。
對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 完善與我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地方法規規章和行業標準,為規范行業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一是盡快出臺生活性服務業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行業準入、員工培訓、行業監督等方面內容,規范家庭服務機構、家政服務員和雇傭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明確政府、企業、家庭三方的責任,為生活服務業的培育和監管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加快標準建設步伐,及時更新生活性服務業標準規范修訂工作,根據不同的生活性服務業的特點,加快完善生活性服務行業標準體系。三是加快推進電子商務法規標準體系建設,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對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和經營主體開展信用評價與認證服務,推動生活服務電子商務發展。四是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有生活性服務業核心技術、知名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制度,提高生活性服務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二、 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加大行業的引導和支持
一是提高生活性服務領域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組織化程度。支持行業協會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服務標準,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把適宜行業協會承擔的行業管理事務委托給行業協會。二是創新從業人員社保政策??梢圆扇∑髽I、個人共同承擔,政府財政資金予以補貼一半的辦法;強制推行服務綜合商業保險,委托北京家政服務協會統一辦理,政府提供一定補貼;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意外傷害險種,鼓勵企業靈活參保的等措施。三是建立各行業專業的培訓中心,引導品牌生活服務企業與相關院校合作辦學,組建專業技術培訓師資隊伍,建立行業教育培訓基地。
三、 打造中心城區“一刻鐘高品質社區服務圈”,設立創新試驗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標桿定位
(一)升級打造“一刻鐘高品質社區服務圈”
一是盡快總結推廣首個生活性服務業示范街區花鄉草橋村鎮國寺北街的成功經驗,探索建立專業化社區管理第三方機構,實施“品質提升共享、創新發展共進、失信懲戒共鑒”三項舉措,建成全國領先的和諧宜居社區服務管理體系。二是提檔升級社區商業服務,構建特色“鄰里”街區,除提供果蔬等生活服務、政務服務外,還應將文化服務等能體現首都特色的服務列進目錄,提升居民文化生活層次和品質。
(二)設立豐臺區為“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的創新試驗區
11月19日,市委書記蔡奇在豐臺區調研時曾指出,豐臺區要借助新一輪南部地區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上臺階,打造新的發展增長極?!盎ヂ摼W+生活性服務業”是一個適合中心城區發展的產業。且在2016年6月上海市長寧區確定為“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的創新試驗區。2017年全年,長寧區內2233家“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企業實現全區稅收50.54億元,同比增長29.51%。因此,將豐臺區設為“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的創新試驗區是有基礎和條件的。示范區的職能可以包括:培育生活性服務業行業領軍企業或機構,對具有先導性、原創性的創新型企業給予政策激勵;對生活性服務業總部企業和平臺企業開拓市場、融資上市,給予專項政策支持等。
四、 重視“疏解整治促提升”后的補建工作,全面落實“先立后破”工作原則
一是摸清“拆除”便民商業網點的底數,各區政府加強已拆除便民商業網點的統計分析,為有針對性的補建工作打好基礎。二是對于即將疏解的,務必制定好相應的便民商業網點補建方案,再組織實施疏解。三是對已經完成疏解的,各區要結合已拆除便民商業網點情況,對照便民商業設施配置標準和要求,制定補建方案,明確補建任務和時限。四是將便民商業網點補建工作納入考核體系,對照任務和時間推進表對區政府進行考核。
五、 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打造智慧生活社區,為居民提供訂單式精準化服務
一是推動社區多網融合及信息數據共享,依托“互聯網+”,探索建設集物業服務、家政餐飲、智慧養老等信息共享和社區服務功能于一體的信息服務平臺。二是推動社區一體化自助服務終端、市民卡建設,將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務事項納入自助辦理范圍,覆蓋到社區政務(便民)服務中心、社區代辦點等,打造“一站式”“零距離”“全天候”的集中便民服務空間。三是通過眾籌定制、眾包設計、柔性供應鏈等定制服務模式,精準對接居民需求,針對不同人群和細分市場開展大規模量身定制服務,增強個性化。
六、 倡導提供綠色服務,推進綠色社區建設,促使廢舊生活物品回收產業有序發展
一是參考深圳市經驗,以社區為單位,在社區內或就近公共場,建成大小不等的大件垃圾臨時堆放點,由專門的清運公司負責清運,經適當拆解破碎后部分資源化利用。二是建立回收——處理——出售或捐贈模式。搭建官方回收平臺,整合現有的社區回收箱、衣物回收銀行、再利用中心等資源;打通正規企業與慈善機構合作渠道,把符合捐贈標準交給協會處理;設立合法的愛心義賣超市,頒發專門營業執照。三是引導居民樹立綠色觀念,正確看待閑置物品再利用,提升環保意識將愛心義賣的受眾擴大到更大范圍的人群。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