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訴訟服務有溫度 群眾滿意率95%
廣州中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打造全方位高效便捷訴訟服務格局
訴訟服務有溫度 群眾滿意率95%
窗口工作人員都是“一人多崗”,“實現一站式辦理”。
▲樓層導航圖讓當事人輕松找到辦事窗口。
走前列專題
立案階段無須訴訟參與人“跑腿”,實現咨詢、立案、繳費、接收文書等一站式網上訴訟服務。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務就跟到哪里。近年來,廣州中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升級訴訟服務等方式,打造“全方位、智慧型、有溫度”的訴訟服務格局。2018年,廣州中院訴訟服務滿意率達95%以上。
“把好社會矛盾糾紛進入司法領域的第一道關口,做好法院面對人民群眾的‘第一扇窗口’服務,堅持改革創新精神,深入推進立案、訴前聯調、速裁等各項工作。”廣州中院院長王勇表示,要圍繞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創新司法為民舉措,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次訴訟服務中感受到司法的公開公平正義。
文/魏麗娜、隋岳、劉侃
有溫度的訴訟服務
窗口滿意率超95%
廣州市白云區啟德路66號是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新審判大樓,1至3層為4200多平方米的訴訟服務中心,這也可能是全國面積最大的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
一樓進門處是樓層導航圖,依次為訴訟服務中心、立案登記區、立案自助服務區,各區域沒有阻隔、一覽無余。郵政、銀行、公證和便民服務都前移至窗口,還設有檢察官、律師休息室,共有1800多平方米。
“我們的設計理念是,即使是第一次來的當事人,都可以一目了然,沒有任何障礙找到辦理窗口,訴訟服務要突出便民性。”廣州中院副院長吳振告訴記者,窗口工作人員都是“一人多崗、一崗多能”,既可辦理一審立案,也可辦理訴訟費收繳,還可受理申訴、復查等業務,“實現一站式辦理”。
“開闊的空間給未來留下了充分的想象。”廣州中院立案庭庭長鐘育周表示,一樓還將設置智慧法院體驗區,露天的天井區域是一片小花園,這里將成為當事人的休息服務區,“自動售貨機、咖啡機等都在考慮中,會逐步完善配套設施”。
相對于窗口部門集中的一樓,相對安靜的二、三樓區域留給了律師閱卷區、法律援助駐中院工作站,以及大部分法庭、調解室。因為法庭眾多,電子導航圖也在設想中,訴訟當事人選定某個法庭后,通過手機掃碼生成行走路線圖。
“要提供有溫度的訴訟服務。”鐘育周表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訴訟環節中體驗到便捷高效的貼心服務,是打造全方位訴訟服務的初衷和目的。據了解,廣州中院在全國率先開通12368人工訴訟信息服務平臺,年均處理當事人咨詢、預約、聯系法官等各類事項超過16萬件次。開辟綠色服務窗口,暢通弱勢群體和涉民生案件立案、保全、繳費等快速通道。每個訴訟服務窗口都設置了服務評價器、群眾意見箱,廣泛接受人民群眾評價監督。2018年,廣州中院訴訟服務滿意率達95%以上。
打造掌上微法院 容缺受理減少訴累
作為廣州智慧法院的重要內容,廣州中院建成24小時全天候網上訴訟服務平臺,上線“廣州微法院”小程序,當事人可刷臉查詢開庭信息、在線閱卷、證據交換、遠程開庭。
身處浙江寧波的當事人胡先生就通過“廣州微法院”小程序,免去了訴訟奔波之苦。2018年年初,因一單50萬元貨品在驗收時規格出現問題,買方公司拒付貨款。胡先生在律師的建議下登錄“廣州微法院”,刷臉認證、填寫訴訟材料、網上提交證據,不到半小時就成功立案。幾天后再次登錄查詢時,案件已確定了合議庭成員和開庭時間。
據了解,廣州法院網上立案平臺自2014年12月開通,歷經三次升級,現在僅需當事人或代理人的手機號動態碼驗證即可登錄立案,在網上立案的材料上傳環節再掃描身份信息,由系統自動識別,無需重復錄入,極大簡化立案手續。
“立案階段已實現無須訴訟參與人‘跑腿’,實現了咨詢答疑、立案、繳費、接收法院文書等一站式網上訴訟服務。”鐘育周表示,2018年全市法院受理網上立案申請68316件,正式立案55268件,占法院同期收案數量的網上立案率從2017年的3%上升到2018年的32%,“2019年全市法院網上立案率要超過50%,市中院力爭超70%。”
2018年以來,廣州中院進一步簡化網上立案程序,推行網上立案容缺受理機制。網上立案申請人只需提交起訴狀(申請書)、當事人主體材料、訴請主要依據、管轄依據即可完成網上立案程序,其余材料在規定期限內補充完整即可,極大減少當事人訴累。
對于重要的訴訟參與人——律師,廣州中院開發了律師通手機APP,可一鍵辦理提交材料、掃碼出入法院、在線申請調查令等事項。為提高訴訟服務平臺操作的便利性和律師群體使用的積極性,廣州中院在試點律師事務所進行用戶體驗,根據律師反饋的意見進行改進。此外,還打通網上立案系統與微信立案系統數據連接,為法官審查、當事人立案和大數據管理提供便利。
快審團隊人均結案707件 無一案被改判發回
為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廣州中院在立案庭設立專門負責辦理簡單案件的快審團隊,探索民事案件繁簡分流,通過打造“簡案快審工作平臺”“案件甄別分流平臺”“審理方式創新平臺”等五大平臺,實現“當簡則簡、簡案快辦、以簡化多”。
“2018年,立案庭根據全院案件大數據分析預測簡案規模和類型,組建了六個快審團隊。”鐘育周介紹,在案件快速分流的基礎上,通過“門診式”庭審模式及庭審記錄方式改革確保類案連審,運用語音識別、“智審”系統、語音合議助手等“智慧化”手段確保審判質效。
2018年11月14日下午,快審團隊法官葉文建借助智慧法院智能快審系統,在兩個小時內集中高效地審理了17件快審案件。這是立案庭繼“門診式庭審”后,深入推進繁簡分流、提高審判質效的又一次創新性嘗試。
庭審前,書記員通過“快審助手”平臺自動抓取當事人及案件信息,一鍵生成庭審筆錄文稿。
庭審時,葉文建法官針對案件爭議焦點依序對17件勞動爭議案件進行審理。書記員利用系統對庭審全程錄音,并根據庭審關鍵節點制作了框架式語音筆錄。
庭審后,當事人可申請刻錄庭審錄音光盤或自行掃描二維碼獲取庭審錄音,無需校對筆錄及簽名。
快審案件庭審記錄方式的變革,使庭審時間平均縮短50%以上,在減輕審判輔助人員負擔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庭審效率。
2018年,收案同比增18.24%,快審團隊全年結案12722件,同比增21.89%,結案率96.68%。法官人均結案707件,同比增21.94%。案件審理質量進一步提升,未有超審限案件及生效案件被改判發回重審情況。
數據說話
97. 4%
當場登記立案率97.4% 居全國前列
為全面落實最高法院立案登記改革要求,依法保障訴訟權利,廣州中院實行立案庭庭長帶班制度,確保立案程序規范、秩序良好、服務到位,全面落實“有狀必須接、有接必須載、有案必須立、有訴必須理”工作要求,推行剩案收件制度,確保當日已經取號的當事人當日辦完立案手續,對有案不立、拖延立案、違規立案的,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問責一起。對依法不屬于登記立案范圍的,耐心釋法析理、指明救濟渠道。
2018年,全市法院登記立案27萬余件,當場登記立案率97.4%,位居全國前列。
99. 89%
訴前聯調化解糾紛超過3萬件 當事人履行率99.89%
將訴至法院的矛盾糾紛通過訴前引導、訴中分流、調判結合、案件速裁等形式予以分流,提高糾紛解決效率和矛盾化解效果。
廣州中院發揮綜治組織、行政機關、人民調解組織等社會治理組織作用,引導當事人選擇適當的糾紛解決方式。與證監局、保監局、市總工會、市婦聯、住建委、公證機構等建立糾紛協調化解機制,高效解決證券保險、勞動爭議、婚姻家庭、房屋物業等糾紛。
2018年,全市法院通過訴前聯調化解糾紛超過3萬件,標的金額超過4億元,當事人自動履行率99.89%。
15%
深入“送必達”試點 首次送達成功率提高15%
為深入推進“送必達、執必果”試點工作,逐步破解“送達難”問題,廣州法院拓寬受送達人信息采集渠道,推動與廣州市“四標四實”標準地址數據庫對接,實時查詢全市900余萬外來人員暫住信息及1300余萬條人口、企業的標準地址、家庭成員、從業人員等信息。
此外,建成廣州法院智慧送達平臺,實現送達工作統一管理、一鍵送達、全程留痕、隨時可視、實時可查。建立全市法院受送達人地址標準數據庫,立案時自動抓取、匹配歷史成功送達地址信息。建立郵政公司輔助送達機制,郵政公司安排專人打印、封裝、登記并直接寄送,送達員可實時查詢投遞狀態。提高電子送達適用率,明確網上立案、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有律師代理的案件,原則上全部適用電子送達方式送達,并探索委托代理律師直接送達制度。
試點以來,全市法院民事案件直接送達平均用時9天,同比縮短8.4天;首次送達成功率59.8%,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編輯:王麗鑫
關鍵詞:立案 訴訟 服務 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