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金融力量>要聞 要聞
張桂平委員:用西部扶貧保險基金造福百姓
黨的十八大提出“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把扶貧提高到新的戰略高度,并對扶貧攻堅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標和新征程。
據統計,2018年我國東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147萬人,中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597萬人,西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916萬人,貧困縣共585個。其中,貧困縣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貴州、四川、新疆等西部地區。
加快西部扶貧步伐,刻不容緩!
目前,西部扶貧仍存在幾個資金方面的問題:
一是扶貧開發財政投入力度不足。西部地區對于財政的依賴性較強,資金分配和扶助對象不夠精準,在扶貧項目多、扶貧資金需求大的地區,財政扶貧資金使用往往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財政扶貧資金主要關注救濟扶貧領域,開發扶貧領域關注較少,扶貧精準性不夠強。個別地方在扶貧過程中,花費在調研、考察、會議上的人力、物力較多,而在扶貧終端投入不夠。
二是西部貧困地區資源整合能力不足。近年來,國家對西部貧困地區出臺了很多政策,引導西部貧困地區利用本地區資源進行產業開發,但由于資金實力不足、交通不發達、運輸成本高等問題,這些地區的產業產品大多層次較低,整合度不高,導致可開發項目受到了局限。
三是區域保險業發展不平衡。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保險公司在發展中推出適合沿海地區的保險產品,而西部地區也效仿沿海發達地區,缺少適合西部貧困地區的險種方案,導致低水平重復開發,浪費了大量保險資源,成為制約西部貧困地區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貧困地區保險覆蓋面窄,風險抵御能力弱。西部貧困地區社保覆蓋不充分,主要依靠新農合,報銷比例較低,很少有社會商業保險關注到這些區域,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病返貧、因災返貧、因市場風險返貧的情況時有發生。
針對西部貧困地區扶貧所面臨的資金和后續保障問題,建議設立西部扶貧保險基金,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重點投向西部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特色資源開發、產業園區建設等領域,并帶動其他社會資金流入,提高西部貧困地區抵御風險的能力,促進西部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脫貧。
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在國家層面出臺西部貧困地區扶貧保險基金的頂層設計方案和指導意見。要明確牽頭部門和相關責任單位,批準組建專門的保險基金理事會或法人公司,行使重大事項協調和受托經營管理等職責。相關省、市、縣要成立保險基金工作協調機制,結合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現狀和需求,組織好資金投放項目的實施,配合出臺相應考核激勵和監督辦法等。
二是研究推行“投保聯動”模式,建立健全“扶貧保險+風險基金”機制和多方共同參與的定期溝通、業務交流、聯合投資等機制。在直接投資于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的同時,配套跟進扶貧產業保險、大病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產品,打造從風險保障、信用增信到直接投資的保險基金扶貧全鏈條,增強脫貧產業發展抗風險能力和貧困群體風險抵御能力。
三是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扶貧保險基金的籌建和管理。通過稅收優惠、政府表彰、政策扶持、基礎設施建設等途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進來,搭建“政府+企業+保險+農戶”多方合作平臺,更廣范圍地整合扶貧資源,增強保險基金的資金實力,實現扶貧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是創新發展精準扶貧保險產品和服務,鼓勵保險機構建立健全鄉、村兩級保險服務體系。支持貧困地區開展特色農產品價格保險,有條件的地方可給予一定保費補貼。改進和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為貧困戶融資提供增信支持。鼓勵保險機構建立健全針對貧困農戶的保險保障體系,全面推進貧困地區人身和財產安全保險業務,緩解貧困群眾因病致貧、因災返貧問題。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扶貧 保險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