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過得好不好,我特別關心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大會發言側記
本報記者;謝靚
2019-03-11期02版
“人民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還希望少得病、不得病。”
“到202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養老服務供需矛盾將進一步顯現。”
“0~3歲嬰幼兒養育支持是當下備受關注的民生短板。”
……
3月1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大會發言中,委員們對民生的關切溢于言表。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種向往是什么?是幼有所育、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是人民群眾與日俱增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此,在這一場大會發言中,委員們相繼為快遞員、老人、孩子、殘疾人等群體發聲,他們過得好不好,是大家特別關心的事。
“快遞行業上演‘速度與激情’的背后,快遞小哥的職業保障還在‘慢車道’上徘徊。”徐曉委員說,去年以來各級共青團和青聯組織圍繞快遞小哥的職業發展進行了調研,他們看到近半數快遞小哥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但職業保障差,“有時跑完一疊訂單,難抵幾張罰單”。徐曉建議完善職業保障,優化行業管理,針對勞動保障、社會保險等問題健全政策法規,為快遞小哥織好“安全網”。
“我們在徐州調研時遇到一位老人,他腦梗癱瘓在床10年,女兒女婿邊工作邊照顧,疲憊不堪。自從社區建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可以短期托養,活得更有尊嚴了。”陳百靈委員說,應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便利化,提供日間或短期照護服務、應急救助等,以低投入解決90%以上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由于機構育幼服務供給嚴重不足,沉重的育兒照顧重任牽制著女性的職業發展,普遍的隔代養育則以祖父母巨大的付出為代價。”高小玫委員建議,3歲以下群體也應納入國家公共服務支持范疇,并逐步構建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育幼制度體系。
“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張海迪委員說,重度殘疾人是最困難和最需要幫助的人,建議加快完善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配套政策措施,尤其是農村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
今天的中國需要發展,更需要有溫度的發展,“要把黨的惠民政策送到人民當中”,這是諾敏委員在會上的呼吁,也是全體政協委員共同的心愿。
編輯:曾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