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硬如磐石,軟如細沙,枕頭也有“多重性格”
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從古至今,睡眠從來都是一件大事,為了睡好覺,人們在枕頭這件小物上可沒少花心思。
又高又硬的枕頭,竟是為了保護發型?
在古裝類電視劇或電影時我們發現,古人睡覺時的枕頭看起來往往很高,還十分堅硬,這覺能睡好嗎?
古人睡硬枕的習慣要從枕頭的發源說起。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枕草石而眠,而后經過簡單的打磨加工形成了最初的枕頭,造型簡單。
新石器時代的枕頭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探索用更加豐富多樣的材料制作枕頭,于是便有了玉枕、木枕、瓷枕等。其中,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瓷枕在很長一段時期里廣受喜愛。
金代三彩荷塘牡丹紋銀錠形枕
元代的青花瓷枕
清末時期的珊瑚紅人物瓷枕
古人為什么喜歡枕在如此硬邦邦的枕頭上睡覺呢?這其實與他們生活的實際需要有關。
觀復博物館的專業人士表示,古人睡硬枕與盤發有關。古語有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由于古人男女都留著很長的頭發,尤其女性還需要盤梳復雜的厚厚的發髻,睡硬枕可以起到保護發型的作用。
金代磁州窯褐彩婦人枕
不是開玩笑,枕頭真的要“出氣”?
除了保護發型,其實瓷枕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夏日消暑神器。為了防止燒制時發生炸裂,瓷枕的內部都是空心設計,同時還留有氣孔。氣孔令瓷枕更加清爽通風,在夏季可以起到降溫納涼的功效。
夏日炎炎,在沒有空調和風扇的古代,誰不渴望擁有“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一般的愜意睡眠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就曾在詩中寫道,“端溪琢枕綠玉色,蘄水織簟黃金文。翰林所寶此兩物,笑視金玉如浮云。”意思是夏天有了瓷枕和涼席這兩樣“神器”,什么都是浮云。
宋代磁州窯白釉文字紋枕
古代的硬枕頭做了“出氣孔”為成型,現代的軟枕頭就真的具備了發泄的“出氣”功能——心情不好時可以拍打,緩解情緒。
從硬枕到軟枕,枕頭也伴隨人類的起居生活走過千年歷史。如今人們普遍使用軟枕如棉枕、羽絨枕、乳膠枕和新型材料枕。
如酒店較多使用鵝絨枕、棉枕,高度蓬松、保暖性好。
鵝絨枕
軟如沙,硬如石,枕頭性格多還不是為“養生”
中國古人很早就發現軟枕的保健養生功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苦蕎麥皮、黑豆皮、綠豆皮、決明子、菊花內和枕,至老明目”。
綢緞布藝枕頭
直到今天,蕎麥枕、茶葉枕、決明子枕等以植物填充的枕頭仍然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類枕頭。
現代的蕎麥枕頭
如今,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枕頭的軟硬其實很有講究。枕頭太硬,會使頭頸部與枕頭接觸部位壓力增強,造成頭部不適;枕頭太軟,則枕難以維持正常高度,頭頸部得不到一定支持而疲勞。
在追求健康的今天,市面上出現了各種材料、質地新穎的枕頭,并受到青睞。
由慢回彈材料制成的記憶枕。這種材質最早應用在太空上,為了緩解宇航員所承受的壓力,保護宇航員的脊椎而發明,如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日常物品。
理療記憶枕
由橡膠樹的汁液加工做成的乳膠枕。天然乳膠枕被認為具有排熱祛濕、抑菌防螨、不易變形等優點。
天然乳膠枕
與此同時,除了材料質地的各種變化,現代枕頭的結構也在改變。U型枕就是將人體工程學原理應用于枕頭設計的產物,拯救了我們在辦公室午睡或旅途中小憩時酸痛疲勞的頸椎。
護頸U型枕
另一種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高低枕頭”如今在各類材質的枕頭中也十分常見。
某款高度可調節記憶枕
為了保證人體在睡眠時頸部的生理弧度不變形,這種枕頭支撐后腦勺的部位約比支撐脖頸的部分低3-5厘米,形成了一邊較高一遍較低的不對稱形狀。
可以說,為了睡個好覺,從古至今,人們在枕頭上花費的功夫不少,從材料到結構,從自然到太空,發明創造的腳步從未停止。
(尹莉娜 袁婷 / 文中圖片由觀復博物館、竺梅枕文化博物館、維也納酒店集團和喜臨門集團提供)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枕頭 瓷枕 人們 古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