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因藥就醫”避無可避?診后管理體系欲破難題
隨著國家分級診療、急慢分治以及改善醫療服務工作的推進,常見病、慢病患者以及腫瘤疾病等需要長期隨訪和治療指導的特殊慢病患者的復診問題日漸突出,在就醫購藥中面臨著諸如“因藥就醫”等諸多問題,面診購藥、復診續方以及診后服務方面的臨床便捷性需求逐步突顯。
如何開出智慧醫療“診后良方”?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北大人民醫院”)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醫院智慧服務診后管理體系的建設,為患者診后醫療提供更便捷、安全的服務。
患者疲于奔波 醫院亟須創建新服務模式
一位普通病患的完整求醫之路,基本包括三部分:診前、診中和診后。北大人民醫院副院長張俊表示,就目前階段而言,醫院智慧醫療的發展優化了診前、診中的醫療服務質量,提升了患者就醫舒適感。但診后管理方面也需要進行智慧服務的探索和創新,建設智慧化的患者診后復診、隨訪服務體系是當務之急。
作為全國知名的三級甲等醫院,慕名前來北大人民醫院就診的疑難重癥患者眾多,將近一半病人來自外地。這些患者在完成診治和搶救后,回院復診就成了一個特別大的問題,復診預約、跋涉進京,只為了與大夫溝通三五分鐘的病情恢復情況和后續治療建議,費時費力費錢。此外慢病患者,特別是腫瘤患者因終身伴隨性,其治療方案也必須隨時調整,診后更需要長期隨訪和指導治療。如何避免復診患者“因藥就醫”、優化診后便捷服務、為患者提供最新治療方案和藥品信息等,這些都是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北大人民醫院聯手百洋智能科技旗下易復診率先建立起了醫院智慧服務診后管理體系,為智慧醫療服務開出“診后良方”。通過易復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醫院打通了醫療機構處方信息和藥店零售消費信息的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實現了就醫患者處方在線流轉、就近取藥、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的“用藥便捷化”和“復診便捷化”服務模式。
外延處方優化用藥途徑 藥店布局待拓展
5月15日上午,因婦科疾病再次來到北大人民醫院開藥的歐陽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體驗了一回醫院的智慧服務診后管理。與以往不同,歐陽女士這次拿到的是“外延處方”,大夫在醫院的HIS系統中開出外延處方,提交醫院藥師審核后,歐陽女士的手機就收到了短信提醒,告知她當天的取藥碼和對應的多家藥房。大夫請她放心,外延處方和在醫院取藥的處方在藥品名、藥物劑量、使用方法是一模一樣的。歐陽女士到藥店后,經過處方信息登記、交費后,很快便拿到了藥。事后她告訴記者,這樣的取藥方式令人倍感輕松,“藥店也是我自己選的,醫生并沒有指定哪家,希望今后可選余地能更大些,能取藥的藥房再多些!”
據了解,目前,醫院診后管理體系已接入40多家具備承接醫院處方能力的專業藥店。醫院的乳腺外科、風濕免疫科、泌尿外科等多個科室在平臺上線運營幾個月以來,實現了部分復診疾病和慢性病用藥處方的有序外延,大大縮減了患者就醫取藥的時間。
對于患者提出的建議和希望,張俊副院長表示,選定藥店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醫院對平臺藥店準入標準非常嚴格,會從藥店規模、地段特點、供應鏈能力、服務及信息能力等多個維度綜合評估,因此不能急于求成。
釋放優質資源 讓醫院服務回歸本質
北大人民醫院智慧服務診后管理的實現,將延長醫療服務半徑,有效緩解醫院門診壓力,釋放優質醫療資源,幫助醫院執業藥師從繁瑣的機械工作中解放出來,參與到更多臨床用藥指導和處方合理用藥的前置審核中,從而提升患者用藥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同時也豐富了臨床醫生診療方案,實現臨床隨訪數據的信息化留存和積累。
張俊副院長說,其實藥店只是診后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領域,將來社區醫院等也要納入到這個平臺里,形成“智慧醫聯體”。北大人民醫院智慧服務診后管理體系落地執行所帶來的示范作用,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醫院探索醫療服務與智慧化應用的結合,逐漸形成診前、診中、診后的患者全程疾病管理,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為患者帶來便捷化的就醫體驗,從而推進醫療服務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之路。
新京報記者 趙昀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醫院 服務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