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上海自貿區再擴容 自貿建設邁上新臺階
8月6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唐文弘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總體方案有關情況。
此次發布會明確指出了未來關于自貿區建設的多項舉措方向,其中無不凸顯“自由”二字,例如賦予新片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等,涵蓋管理權限、資金支持、土地規劃等方面。
如果沒有了貿易自由,自貿區將與保稅區沒有什么區別。
保稅區是中國產品的出口窗口,是內資與外資做生意的地方,一切交易都是與國內相關。而自貿區則不同,自貿區是外資與外資、外資與內資做生意的地方,交易對手方不一定有國內企業,大家都在這一塊區域做買賣,這就意味著各國的貨物、外匯資金都將在此交易,這時貿易自由就變得尤為重要,一旦資金流通和商品交易受到了限制,外資會迅速找到另一個替代地區,所謂的自貿區也將名不副實。
而貿易自由的關鍵,就在于金融開放與自由。
貿易的基礎是貨物,而貨物的背后是資金,自貿區往往會成為一個物流中心和商品中心,那么其必然也是一個金融中心。這也是為什么新加坡靠國際貿易起家,在一個不足400萬人口的地方竟然有上千家外資銀行入駐。自貿區的資本賬戶逐步開放,跨境資金流通自由不受限,才是自由貿易得以生存的保障。
上海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是很多國家作為貿易中轉港的最佳選擇。雖然上海給自貿區的政策在全國都處于前列,但是在免除貨物報關和取消外匯管制方面,還有待改善。免除貨物報關是貨物貿易自由的前提,繁瑣的報關程序所增加的時間成本只會削弱上海自貿區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而取消外匯管制則是資金流通自由的條件,也是外資愿意來此交易的基礎。從此次發布會的措施方向上來看,自貿新片區正在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探索。
自貿新片區以高新技術為特色,旨在吸引更多的高附加值企業入駐,因此,向人才的開放也至關重要。發布會指出,為了吸引國內和國際的人才推出了12條政策,包括縮短“居轉戶”年限,放寬非本市戶籍人才購房資格,壓縮購房繳納個稅年限等等,保障片區內高端人才居住,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不過,自貿區越開放,就意味著區外所面臨的風險越高,因此,做好自貿區的封關措施對于防控系統性風險尤為關鍵。自貿區的自由在于沒有金融和貿易管制,而如果自貿區與區外并沒有建立明確的界限,金融與商品貿易不存在壁壘,那么這就意味著全國的資本賬戶將敞開,根據經濟學的三元定律,由此將導致貨幣政策工具失效。
不僅如此,資金融通的開放一定會伴隨著大量匯率套利,即便加強對商品貨物的審查,也依然難防資金依靠貨物掩蓋投機的動機。一旦封關和金融隔離做的不好,套利規模將會蔓延全國,這將會嚴重損害國家有管理的匯率政策實施,不利于我國匯率穩定。
因此,之前金融科技峰會上所提出的“監管沙盒”模式非常適合在自貿區推行。通過建立監管沙盒,隔絕區內區外的資金流動,在沙盒內探索更為開放和寬松的監管制度,而通過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防止沙盒內的風險外溢,以期做到自貿區內更自由,自貿區外更安全。
在自貿區內的建設正如此次發布會上所說,要多角度、多舉措加快對自由貿易的建設,減少條條框框的限制,而在區外,也要做好封關、進行有效的風險隔離,保障整體經濟風險可控。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 擴容 自貿建設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