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國圖集團公司成立70周年以書為媒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應妮)1949年12月1日,國際書店成立。70年來,當初的國際書店日益壯大,已經發展成今天的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成立70周年暨中國書刊海外發行70周年高峰論壇日前在京舉行。來自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新加坡、委內瑞拉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發行商、文化傳播機構和國內數十家出版機構等共計300余名嘉賓參加論壇。
走出國門主動辦展,國圖集團公司為海外讀者打開了認知中國的更大更直接的窗口。1982年,在法國巴黎和里昂,中國國際書店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圖書展覽會”;1987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辦“中國古今書展”;2010年起,啟動首屆全球百家華文書店中國圖書聯展,至今已舉辦十屆。作為中國出版物海外發行事業的國家隊和領軍人,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用40多種語言、近20億冊中國書報刊,向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講著中國故事,說明中國理念、中國主張和中國道路。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指出,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出版業繁榮發展,把中國文化歷史和當代中國都很好地呈現給了世界。尤其是5G時代來臨后,要運用新興技術把傳統文化精髓和中國特色文化精神推薦給全世界,在新技術下更好感受中華文化魅力,更需要出版發行業的人們堅守初心和使命。
國圖集團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賈強在發言中說,在當前國際格局和市場環境下,書刊進出口貿易往來大有可為,渠道建設大有可為,傳播交流大有可為。他從三個方面論述了未來推動中國書刊海外發行的思路:第一是要切實提升站位,以服務黨和國家對外傳播大局為宗旨,促進中外融通,傳播好中國聲音。第二是要扎根主責主業,以書刊發行渠道建設為核心,提升海外發行能力和對外傳播影響力。第三是要發揮大型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優勢,為包括書刊在內的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提供更堅實的基礎保障。
來自加拿大PressReader愛爾蘭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尼古拉·馬利亞羅夫從與國圖集團公司就數字報刊發行平臺開展合作談起。他認為,要做好中國書刊數字化海外發行,首先需要構建發行網絡平臺,在此基礎上關鍵還在于要做好市場營銷。他介紹,PressReader與國圖集團公司經深度合作,目前已經可以根據平臺大數據繪制出中國數字化期刊在PR平臺上所吸引的讀者畫像。他希望未來深化合作伙伴關系,將更多優質的中國書刊內容通過數字化形式帶給世界范圍的讀者受眾。
日本東方書店社長山田真史則介紹了日本網絡書店和實體書店發展情況,他關于實體書店在互聯網時代生存的經驗對中國書店亦有借鑒作用,如不拘泥于書店本身的業態,轉向將咖啡店和書店、雜貨店和書店等相結合;設置書店開設地出身的作家、名人、名勝等相關書籍區,本土歷史、風土人情等特色書籍區作為書店特色;走專業化道路找準書店定位,尤其是從服務上來說,店員可以根據一定程度的碎片信息找到讀者所需圖書,或者提供相關建議。
論壇上還頒發了國圖集團公司成立70周年特別紀念獎和最佳合作伙伴獎。(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 書店 集團公司 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