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萬眾一心戰疫必勝>委員在疫線 委員在疫線
大連市政協委員呼吁: 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管理長效機制
人民政協網大連3月11日電(記者 呂東浩)“歷次抗災防災實踐,都是社會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并取得長足發展的時候。”針對此次抗擊疫情暴露出來的工作力量配置失衡、基層管理體系薄弱等短板問題,曾獲評“中國好人”的大連市政協委員馮潔撰文呼吁: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為社會組織有“資質”參與應急管理“賦能”。在馮潔看來,隨著社會組織日益發展壯大,已逐漸成為政策信息、社會力量、社會資源、社會需求集聚和整合的樞紐,客觀上具備參與應急管理的基礎條件和獨特優勢。“但社會組織發展仍然存在‘三個不平衡’,即人才資源配置不平衡、城鄉之間不平衡、組織個體發展不平衡。”為此,她建議切實加強學術型、專業性社會組織與公益服務類社會組織間的資源整合,加大主城區社會組織向涉農地區“引流”力度,同時賦予社會組織相應的管理職能,使其成為應急管理的重要力量和抓手。
為培育“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基層志愿者隊伍“輸血”。“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有時往往‘遠水解不了近渴’,強化基層‘自救’意識和能力尤為重要,建立本土化、專業化志愿者隊伍勢在必行。” 馮潔主張采取就近、就地的原則,建立以社區黨員干部為主體,吸納部分基層群眾參與的應急服務志愿者隊伍,由相關部門統籌、社區日常管理,并將應急服務培訓、模擬演練等納入日常活動安排,打造社會化、社區化應急管理“預備役”隊伍,實現應急救援“精準兜底”。
為建立真有用、管長遠的工作體系“賦分”。馮潔指出,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管理,要有科學的工作體系作保障,需要建立相關政府部門牽頭,社會組織、社會群眾共同參與,分層、分級管理的工作機制。她建議充分發揮“實績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將“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管理”納入考核內容,作為責任單位的“必考項”和相關單位的“加分項”,堅持考核“去形式化”,將相關社會組織納入考核主體,推進工作體系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